乌
鲁
木
齐
杂
诗
之
风
土
(
其
二
十
三
)
开
畦
不
问
种
花
辰
,
早
晚
参
差
各
自
新
。
还
忆
年
前
木
司
马
,
手
栽
小
盎
四
时
春
。
田园
怀古
写物
写季节
写城市
写时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诗人纪昀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地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开畦种地,不拘泥于特定的时节,而是顺应自然,让作物在各自的时序中生长,呈现出参差不齐却又各具特色的景象。这不仅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尊重与利用的智慧,也反映了新疆地区农业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还忆年前木司马”,这句话可能是在回忆过去,提到的“木司马”可能是当地的一位重要人物,或者是某种特定的习俗或传统,通过这个称呼,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地方文化的认同。而“手栽小盎四时春”则形象地描绘了农民亲手种植,使得一年四季都充满生机的画面,表现了劳动带来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农耕生活和地方特色,表达了对自然、劳动以及地方文化的深深敬意。
纪昀
184首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猜您喜欢
定海四首(其三)
宋·陈造
穫稻来硗埆,开篘荐碧香。地偏皆斥卤,汲井得甘芳。漫仕今千室,前人陋一乡。民安吾亦饱,相乐亦相忘。
和伯玉食蒿酱韵
金·麻九畴
九尺东方生,不如一侏儒。饮啄各有程,厚薄与生俱。文蒲及屈芰,何乃淡以枯。正如谢三旌,甘心作羊屠。伊蒿本薪材,岂足充庖厨。薄雪草堂径,新霜古城隅。河南地差暖,冬有不死芜。青.....
初夏
宋·陆游
已过浣花天,行开解粽筵。店沽浮腊酒,步舣载秧船。古俗交情久,丰年乐事偏。出波莼菜滑,上市鲚鱼鲜。僧阁梅山麓,渔扉禹庙壖。丹青不可画,得句一欣然。
陈氏园
明·孙询
百亩名园巳变丘,每凭故老话风流。金钗醉倚观鱼槛,画桨轻移送酒舟。箫鼓晚衙花底散,笙歌夜月宴中留。感怀莫问当年事,野菜青青满地愁。
春日郊行示地方官(其三)
清·玄烨
春蒐省耕种,莫误农桑时。假寐羹墙睹,殷勤意在兹。
自遣诗三十首(其二十四)
唐·陆龟蒙
无多药圃近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东巡盛京谒陵礼成恭纪(其二)
清·张若需
有邰家室肇开基,陆海神皋百产滋。故国东来过丰沛,高山西望识邠岐。炉烟夹道陈香案,歌吹阗闉漾画旗。共庆京坻多黍稌,太平天子上陵时。
访岑梵则蓝田道中书事
明末清初·王邦畿
晓起雨初停,篮舆出远坰。曝晴鸠喙翼,立水鹤观形。路扑杨花白,棚垂瓠蒂青。望深村树里,渐见故人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