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挽
王
有
龄
联
裹
创
饮
血
,
百
战
此
孤
城
,
痛
雀
鼠
已
无
,
云
坏
睢
阳
,
方
远
乞
贺
兰
破
敌
;
循
吏
忠
臣
,
一
朝
自
千
古
,
恨
犬
羊
未
尽
,
悲
沉
浙
水
,
更
谁
生
茹
草
遗
民
。
悼亡
边塞
战争
历史怀古
忠臣爱国
赏析
此联《代挽王有龄联》由清代诗人谭献所作,通过对王有龄的追悼,展现了其英勇抗敌、忠诚为国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未能彻底清除敌人、国家尚未完全安定的遗憾与悲痛。上联“裹创饮血,百战此孤城”描绘了王有龄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坚守孤城的情景。这里的“裹创饮血”形象地表现了他不顾个人安危,以血肉之躯抵御外敌的英勇行为。“百战此孤城”则强调了战斗的艰难和持久性,以及他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的决心。下联“痛雀鼠已无,云坏睢阳,方远乞贺兰破敌”表达了对王有龄英勇事迹的深切哀悼。其中,“痛雀鼠已无”可能暗指敌人已被击败,但“云坏睢阳”则暗示了虽然战斗取得了胜利,但王有龄却未能亲眼见证这一成果,他的牺牲令人痛心疾首。“方远乞贺兰破敌”可能是指王有龄在生前曾向贺兰请求援助,以期打败敌人,但最终未能如愿,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目标的遗憾。后半部分“循吏忠臣,一朝自千古,恨犬羊未尽,悲沉浙水,更谁生茹草遗民”则进一步赞扬了王有龄作为一位循吏忠臣的高尚品德,并表达了对未能彻底清除敌人、国家尚未完全安定的深深忧虑。这里的“犬羊”可能象征着侵略者或敌人,而“悲沉浙水”则可能指的是王有龄的牺牲地点,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与哀悼之情。最后,“更谁生茹草遗民”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即在王有龄之后,还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样,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甘于牺牲。整体而言,此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不仅纪念了王有龄的英勇事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猜您喜欢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念奴娇(其九)题席次文出猎图和梅村韵
明末清初·尤侗
是何年少,向长城饮马、沙场结客。台上呼鹰垆下醉,尚弄数行题墨。投笔归来,东山射虎,大羽犹能没。画图留取,黄云万里秋色。我亦蛮府参军,短衣长剑,喜逐将军猎。回首卢龙成旧梦,.....
赠薛播州诗(其二)
隋·杨素
两河定宝鼎,八水域神州。函关绝无路,京洛化为丘。漳滏尔连沼,泾渭余别流。生郊满戎马,涉路起风牛。班荆疑莫遇,赠缟竟无由。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军中遗稿·读史十首(其三)
明·张家玉
顺水长驱事已非,龙潜虎伏失干旂。南阳果系真天子,定有王丰勒马归。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巡边宿岩昌驿
明·王云凤
病馀强起一巡边,古驿无人但野烟。药裹自煎红榾柮,茶铛还汲碧潺湲。波涛声送床边雨,星斗光悬屋里天。欲吊忠魂何处冢,空留名姓自山川。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