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仓
灾
后
遇
雨
不
辍
三
日
不
出
门
,
连
绵
雨
伊
阻
。
起
望
东
南
隅
,
黑
云
障
天
宇
。
沟
水
波
潾
潾
,
平
地
作
洲
渚
。
长
空
迷
远
峰
,
高
邱
没
岛
屿
。
石
涧
奔
流
泉
,
漎
淙
响
砧
杵
。
午
夜
颓
土
墙
,
折
屋
非
一
所
。
惊
骇
扰
里
闾
,
缤
纷
走
商
旅
。
农
事
半
不
收
,
浥
烂
菽
与
黍
。
贫
家
屡
辍
食
,
富
者
无
多
贮
。
但
闻
老
幼
啼
,
壮
夫
亦
惨
沮
。
嗟
我
与
国
计
,
所
忧
在
仓
庾
。
收
纳
正
及
时
,
连
阴
费
区
处
。
前
日
天
降
灾
,
烬
馀
未
迟
举
。
官
卒
挂
网
罗
,
是
非
望
照
炬
。
赫
然
天
使
来
,
大
事
欲
就
绪
。
督
官
拾
钱
粮
,
举
事
辄
遇
雨
。
我
心
不
遑
宁
,
焦
劳
其
奈
汝
。
人
事
有
可
推
,
天
意
每
如
许
。
谁
能
会
天
意
,
或
者
天
不
语
。
写景
咏物
抒情
天意
人事
赏析
此诗描绘了明朝时期一场大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展现了灾后人民生活的困苦以及官府救灾的艰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景象,沟水泛滥,平地成洲,天空被乌云遮蔽,远处的山峰和岛屿都隐没不见。石涧中泉水奔腾,发出潺潺声响,仿佛捣衣声。午夜时分,土墙倒塌,房屋损毁,邻里惊慌,商旅纷乱。农田受损严重,粮食作物腐烂,贫苦人家难以维持生计,富户也难以储存足够的食物。老幼啼哭,壮年哀伤,反映了灾民的悲惨境遇。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计策的忧虑,特别是对仓库粮食储备的关注。他指出,虽然灾害已经发生,但收集和分配粮食的工作却因连续的阴雨而变得困难重重。诗中提到,官府试图组织救灾,但总是遭遇恶劣天气的阻碍。诗人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辛劳,表达了对人世间的无奈和对天意的感慨。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谁能理解天意,或许天意并不言语。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灾后社会的苦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灾害应对机制的局限性,以及人们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力感和对命运的反思。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