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梵
才
大
师
归
天
台
飞
锡
眷
瑶
琴
,
行
行
望
海
阴
。
香
花
上
都
供
,
猿
鸟
故
岩
心
。
午
钵
凝
斋
剂
,
晨
舟
载
梵
音
。
庭
柯
旧
桂
子
,
依
约
半
春
林
。
送别
地点
天台
山水
抒情
赞美
季节
春天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宋庠所作,名为《送梵才大师归天台》。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颇具山水田园诗意境的送别诗。飞锡眷瑶琴,行行望海阴。此两句描绘了诗人与梵才大师共同的生活片段。"飞锡"形容琴声清脆,如同剑拔弩啸,"眷瑶"则是指琴瑟和鸣,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行行望海阴"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远方的向往与追寻之情。香花上都供,猿鸟故岩心。这两句写出了自然景物与梵才大师的情感交融。在这里,"香花上都供"表明了梵才大师对自然美好的欣赏和敬奉,而"猿鸟故岩心"则暗示了梵才大师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他的心灵如同山中猿鸟一般,与自然融为一体。午钵凝斋剂,晨舟载梵音。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午钵凝斋剂"表达了梵才大师在午时的清修与禅定,而"晨舟载梵音"则是对梵才大师归隐天台之行的一种描写,"梵音"暗指梵咒或佛教礼仪中的声音。庭柯旧桂子,依约半春林。最后两句诗继续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的交织。"庭柯旧桂子"表明庭院中有老桂树,其果实如同往昔岁月的见证。而"依约半春林"则描绘了一种柔和而不失坚毅的情感态度,诗人在春日的林间徜徉,心中充满了对梵才大师的思念和不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沉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高洁的精神追求。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