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

(

)

悼亡
友情
母爱
含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家庭生活与教育的场景,通过对比和反问,展现了对家庭教育与个人发展的思考。首句“君家事教养,诸子学军旅”,开篇点明了家庭重视教育,孩子们学习军事技能的情景。接着,“岂不背道驰,放任观听与”提出疑问,是否在背离正道,过分放任孩子,只注重军事训练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这种反问体现了诗人对教育方式的深思。“家贫资菽水,岂必在尊俎”则进一步探讨了教育与物质条件的关系。即使家庭贫困,提供简单的食物(菽水)也能表达爱意,教育的价值不应仅限于物质上的奢华(尊俎,指丰盛的宴席)。这表明了诗人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教育价值在于情感的传递和精神的成长,而非物质的富足。最后,“座中古先生,含笑独无语”描绘了一个场景,在座的长者(古先生)面带微笑,却未作任何言语。这一细节可能寓意着对上述讨论的认同或深思,暗示了在教育问题上,行动往往比言语更能体现智慧和深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探讨了家庭教育、个人发展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不同背景下追求教育目标的挑战与思考。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唐·韦应物
洛都游宦日,少年携手行。投杯起芳席,总辔振华缨。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蹉跎二十载,世务各所营。兹赏长在梦,故人安得并。前岁守九江,恩诏赴咸京。因.....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姬人墨西氏生日赋以赠之(其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晚岁频过养国时,毵毵白发愧蛾眉。三千不说吴光剑,九十惟歌卫武诗。翠筱沾濡愁粉腻,苍松缭绕苦萝丝。儿童教育频相托,莫为清贫损孝慈。
闻日本乃木大将殉日皇事感赋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将军死所胜沙场,凛凛君臣义不忘。早识大伦捐二子,晚标奇节报先皇。飞腾洒落千秋思,忠孝坚贞一室芳。亡国孤累惊破柱,伤心无面赞堂堂。
鹧鸪天
宋·王诜
才子阴风度远关。清愁曾向画图看。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新路陌,旧江干。崎岖谁叹客程难。临风更听昭华笛,簌簌梅花满地残。
挽巽斋先生欧阳大著
宋·文天祥
徘徊西河上,月落众星稀。哲人萎中道,雨绝将安之。昔者丽鸿藻,玉振含清晖。名理轶晋魏,雅言袭轲思。连驾觐驰道,并坐侍端闱。及门怀燕婉,升堂接逶迤。方期黄鹄翔,忽作朝露晞。黔.....
重九寄史中丞
元·曹伯启
陋室维摩病绕身,诗书堆案乐清贫。世间谁似盘沟老,报国归来复报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