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
写景
秋景
山水
抒情
怀古
赞美
场景
秋山图

赏析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曹家达所作,名为《题李梓舒秋山图为鄦生感孚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深邃。首句“山木不动风萧骚”,以静谧的山林背景引入,通过“风萧骚”这一动态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虽静而动的氛围,暗示着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接着,“山气薄人森毫毛”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神秘与深邃,仿佛山间的雾气直接触及人的肌肤,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清凉与宁静。“但觉秋阴满潭壑,日落未落荒烟高”两句,将视角转向山间的潭水与山谷,描绘出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潭水映照着满山的秋色,而远处的荒烟则在夕阳未尽之时依然飘荡,展现出一种时间流逝的美感。“欲写苍茫万古意,对此椽笔难为操”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景色时的感慨,想要用文字记录下这永恒的瞬间,却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完全表达出心中的情感与思考。接下来的几句“思训昭道大小李,山水六法誇神皋。将军孙子今为庶,抗希先德人中豪。逸情上淩磔栖鹘,大气旁走驱灵鳌”则是对历史上的艺术大师们及其作品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创作的期望与追求。这里提到了“大小李”(李思训、李昭道)等古代山水画大师,以及他们所遵循的“山水六法”,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技巧与精神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自己能够与这些前辈大师相媲美的渴望,以及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决心。最后,“我今披图索光景,耳边仿佛来风涛”则点明了诗人通过阅读画作来感受自然之美,仿佛耳边传来的是自然界的声音,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艺术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感悟。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与赞美,也体现了其对于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与追求。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世界。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