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钟
淑
濂
给
谏
阅
视
上
谷
晨
发
青
琐
闱
,
暮
出
居
庸
道
。
长
风
吹
大
漠
,
万
里
白
浩
浩
。
维
时
上
谷
塞
,
未
有
匈
奴
扰
。
庙
略
屈
群
策
,
边
事
藉
三
表
。
金
缯
岁
出
塞
,
玄
黄
日
在
皂
。
我
宁
求
宛
马
,
虏
遂
厌
吴
缟
。
岂
不
练
士
卒
,
岂
不
筑
城
堡
。
甲
胄
不
御
冬
,
樵
苏
难
宿
饱
。
尖
丁
及
养
马
,
饮
泣
无
昏
晓
。
请
观
郭
西
田
,
颇
亦
宜
粳
稻
。
幕
府
锸
如
云
,
私
田
迹
如
扫
。
胡
雏
岂
甥
舅
,
汉
女
为
妻
嫂
。
嫁
女
与
汉
人
,
不
如
与
胡
好
。
胡
人
饶
赐
予
,
汉
人
色
枯
槁
。
古
来
限
华
夷
,
为
禁
苦
不
蚤
。
关
西
顷
澒
洞
,
朝
议
思
征
讨
。
王
师
久
不
出
,
此
事
难
草
草
。
蜂
虿
亦
有
毒
,
长
木
无
不
摽
。
汉
过
固
不
先
,
虏
情
信
难
保
。
武
事
有
声
容
,
边
吏
工
文
藻
。
群
飞
高
刺
大
,
两
目
视
众
鸟
。
简
书
伊
可
畏
,
官
事
未
易
了
。
之
子
匡
世
姿
,
风
采
实
矫
矫
。
归
来
报
明
主
,
一
一
陈
所
抱
。
如
有
英
雄
人
,
无
使
行
间
老
。
边塞
送别
战争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冯琦所作的《送钟淑濂给谏阅视上谷》,表达了对边关形势的忧虑和对钟淑濂出使上谷的期许。首句“晨发青琐闱,暮出居庸道”描绘了钟淑濂早出晚归的行程,显示出其职责的重要。接着,诗人通过“长风吹大漠,万里白浩浩”渲染了边塞的辽阔与荒凉,暗示了边患的严峻。“维时上谷塞,未有匈奴扰”表明当时边境暂无战事,但诗人深知“庙略屈群策,边事藉三表”,强调朝廷策略的必要和边防部署的重要性。接下来,诗人指出边疆人民生活的艰辛,“金缯岁出塞,玄黄日在皂”,表达对赋税负担的同情。诗人感慨“我宁求宛马,虏遂厌吴缟”,希望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但又明白“岂不练士卒,岂不筑城堡”的必要性。然而,现实是严酷的,“甲胄不御冬,樵苏难宿饱”,士兵们生活困苦。诗中还提到边地的农业生产问题,“郭西田,颇亦宜粳稻”,与战争带来的破坏形成对比。诗人批评了官府与私人田地的差距,“幕府锸如云,私田迹如扫”,揭示了社会不公。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钟淑濂的期望,希望他能带回明智的决策,指出“汉过固不先,虏情信难保”,提醒谨慎对待敌情。同时,赞扬钟淑濂有匡世之才,期待他能早日归来,向明主汇报所见所闻。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边关现状的忧虑,又有对人才的赞赏,体现了明朝官员对国家边防和民生的关注。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