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
后
经
夏
禹
庙
诗
金
简
泥
初
发
,
龙
门
凿
始
通
。
配
天
不
失
旧
,
为
鱼
微
此
功
。
林
堂
上
偃
蹇
,
山
殿
下
穹
隆
。
侵
云
似
天
阙
,
照
水
类
河
宫
。
神
来
导
赤
豹
,
仙
女
拥
飞
鸿
。
松
龛
撤
暮
俎
,
枣
径
落
寒
丛
。
仙
舟
还
入
镜
,
玉
轴
更
乘
空
。
去
国
嗟
行
迈
,
离
居
泣
转
蓬
。
月
起
吾
山
北
,
星
临
天
汉
中
。
申
胥
犹
有
志
,
荀
息
本
怀
忠
。
待
见
搀
枪
灭
,
归
来
松
柏
桐
。
怀古
写景
抒情
赞颂
写地名
战争
抒情
离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禹庙在战乱之后的景象,充满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追忆。开篇“金简泥初发,龙门凿始通”,以金简和龙门的开凿象征着夏禹庙的古老与庄严,引出对庙宇历史的追溯。接着“配天不失旧,为鱼微此功”表达了对夏禹庙作为圣地的尊敬,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林堂上偃蹇,山殿下穹隆”描绘了庙宇周围环境的壮丽,树木茂盛,山势高耸,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侵云似天阙,照水类河宫”则通过比喻,将庙宇比作天空之门和水中的宫殿,进一步强调其神圣与宏伟。“神来导赤豹,仙女拥飞鸿”描绘了庙宇中可能存在的神秘与超凡,神灵的降临与仙女的陪伴,增添了神话色彩。“松龛撤暮俎,枣径落寒丛”则转向对庙宇内部的描写,松木雕刻的神龛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肃穆,枣树下的落叶则增添了一丝凄凉与宁静。“仙舟还入镜,玉轴更乘空”可能是对庙宇内某种仪式或传说的描述,仙舟在镜面般的水面缓缓驶过,玉轴在空中飘荡,充满了奇幻与神秘。“去国嗟行迈,离居泣转蓬”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流离失所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月起吾山北,星临天汉中”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月亮从山北升起,星辰映照在银河之中,既美丽又孤独。“申胥犹有志,荀息本怀忠”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与坚持理想的赞颂。“待见搀枪灭,归来松柏桐”则是对未来和平与回归的期待,希望战火平息,回到宁静的生活之中。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禹庙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自然、神话、个人情感的融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庾肩吾
99首
庾肩吾(487年—551年),字子慎。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隋书·经籍志》载有《梁度支尚书庾肩吾集》10卷,但李贺已经感叹不得见其遗文(李贺《还自会稽歌序》)。明代张溥辑有《庾度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一作慎之。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 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