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中
送
从
事
归
荥
阳
故
园
衰
草
带
荥
波
,
岁
晚
知
如
君
思
何
。
轻
橐
归
时
鲁
缟
薄
,
寒
衣
缝
处
郑
绵
多
。
万
人
都
督
鸣
骝
送
,
百
里
邦
君
枉
骑
过
。
累
路
尽
逢
知
己
在
,
曾
无
对
酒
不
高
歌
。
送别
秋节
写景抒情
怀乡情感
友情表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即将离开故园,前往远方的场景。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捕捉了离别之苦和对友情的珍视。"故园衰草带荥波,岁晚知如君思何。"这里通过故园的衰草和荥波的流水,传达了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表明时序已至年末,而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深,也是到了无法言说的程度。"轻橐归时鲁缟薄,寒衣缝处郑绵多。"这两句则具体描写了朋友离别的情形,轻薄的衣服难以抵御严寒,而缝补的地方却又多,这不仅体现了物质上的匮乏,也反映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行友人的牵挂。"万人都督鸣骝送,百里邦君枉骑过。"这里描绘了一种盛大的送别场面,虽有众多的人参与,但诗人更多的是强调那位朋友的重要性,以及他即将跨越的广阔距离。"累路尽逢知己在,曾无对酒不高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遇见知心友人的珍惜,以及过去与这位朋友共同畅饮、高声歌唱的美好时光。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离别的感慨。
韩翃
164首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猜您喜欢
饮村店夜归二首(其一)
宋·陆游
致主初心陋汉唐,暮年身世落农桑。草烟牛迹西山外,又卧旗亭送夕阳。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唐·李敬伯
台上起凉风,乘闲览岁功。自随台席贵,尽许羽觞同。楼殿斜晖照,江山极望通。赋诗思共乐,俱得咏时丰。
次韵补之药名十绝(其九)
宋·李光
草堂谁缉败蒲编,笑傲松萝不记年。应喜秋来甘泽泻,牵牛时复自蹊田。
送汪可亭节推报政
明·林俊
嘉石衡量法许平,海乡随处绝冤声。馈鲜偶值悬鱼在,入觐真怜鬻马行。九石潭边度梨岭,独峰江上见桐城。名公行烈来贤事,碧落秋高老气横。
定海甲寅口号七首(其二)
宋·陈造
田租有约不相违,比著丰年数已亏。一饱分明郎首赐,几曾刺口问抽卑。
夜起
清·高銮
客榻生寒梦屡惊,披衣起坐度残更。朦朦星月僧窗下,听尽天街走马声。
次韵答俞原举五首(其三)
明·董纪
秀州东郭残年里,曾得春风送客舟。别去几何情契阔,诗来如此意绸缪。光阴日薄皆虚度,故旧星稀半不留。江上酒船重有约,残山剩水尚堪游。
赠方矩之
元·张仲深
化城尽属利名场,门外三车日日忙。自畏简书为府史,故知文字重经王。天华晓雨苍云湿,贝叶翻风白昼香。江海红尘一千丈,静边心地自清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