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亲情
读书
写人
情感
家庭生活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场景。诗人缪沅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家中孩子们勤奋读书的情景,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关爱。首先,诗中的“娇儿衮师绕案长,文如翻水声琅琅”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围绕着书桌,勤奋读书的场景。他们的文思敏捷,仿佛流水一般流畅,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是家庭教育和良好学习环境的体现。接着,“夜堂篝火摊书读,吹落灯花红簌簌”描绘了夜晚,家人围坐在篝火旁,借着微弱的灯光阅读的情景。灯花的掉落,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象征着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火花不断涌现。“小者玉颊好眉宇,手持梨栗能尔汝”描述了最小的孩子,她面颊如玉,眉宇间透露出聪明伶俐的气息。她手中拿着梨栗,与兄长们亲切交谈,显示出家庭成员间的亲密无间。“中男依兄坐短檠,《毛诗》新读一半生”则聚焦于一位稍大的孩子,他依偎在兄长身边,正在学习《毛诗》,已经读了一半。这不仅体现了兄长们的指导和帮助,也反映了家庭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最后,“山妻椎髻夜操作,手弄诸雏共笑乐”描绘了母亲在夜晚忙碌的身影,她以粗朴的发型,操持家务,同时与孩子们一起欢笑,共享天伦之乐。这一幕温馨而真实,展现了家庭生活的平凡与幸福。“频年踪迹随天涯,赖汝黾勉能持家”表达了诗人对家庭成员共同努力、支撑家庭的感激之情。尽管他们可能经常在外奔波,但有家人的支持和努力,生活得以维持。“不为楚相君勿哂,与君相偕鹿门隐”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希望与家人一同隐居鹿门山,过着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反映了他对简单、自然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家庭和谐与幸福的珍视。综上所述,这首《房中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代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学习氛围以及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充满了温馨、和谐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