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潭
石
激
悬
流
雪
满
湾
,
五
龙
潜
处
野
云
闲
。
暂
收
雷
电
九
峰
下
,
且
饮
溪
潭
一
水
间
。
浪
引
浮
槎
依
北
岸
,
波
分
晓
日
浸
东
山
。
回
瞻
四
面
如
看
画
,
须
信
游
人
不
欲
还
。
写景
山水
地点
赞美
四季-夏天
写水
场景
译文
巨石激起悬挂的水流,雪花般白沫填满河湾,五条神龙隐居之处,云雾缭绕,一片宁静。
暂时收敛起雷霆与闪电,将其置于九座峰峦之下,此刻且在溪潭之畔,共饮这一湾清泉。
浪涛引领着浮槎依傍北岸,晨光中波纹分映,朝阳浸染东方的山峦。
回首四望,四周景色如同画卷般优美,确信游人沉浸其中,不愿离去。
赏析
诗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画卷,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远的意境。"石激悬流雪满湾"一句,以“激”字形容水势之疾速,以“悬”字形容水从高处飞泻而下,给人以磅礴之感。接着,“五龙潜处野云闲”则是将水中的波涛比作五条龙在云雾缭绕中自由穿梭,既映射出诗人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也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情怀。"暂收雷电九峰下"表明诗人希望暂时摆脱世间纷扰,而“且饮溪潭一水间”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通过饮水来净化心志。这里的“溪潭”和“一水”,都是对清澈泉水的描绘,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象到那清新的水质和宁静的环境。"浪引浮槎依北岸"中,“浪引浮槎”形容波涛带动木叶漂泊,给人一种随波逐流的感觉。而“波分晓日浸东山”则是用光线的变化来描绘水波与日光的交融,既有动感也蕴含了时间的推移。最后,“回瞻四面如看画”一句,用“回瞻”表达诗人环顾四周,如同欣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一样,让人感到诗中的景象之美。紧接着,“须信游人不欲还”则是通过诗人的感受,传递出一种想要留在这片美丽自然中,不愿返回尘世的心情。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应物
2首
宣宗大中间江南诗僧。曾居九华山。与罗邺有过往。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四。《宋史·艺文志三》收其著《九华山记》2卷、《九华山旧录》1卷,皆已逸。《全唐诗》收诗2首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