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
恋
花
·
渡
口
映
水
藤
边
丝
万
缕
。
往
事
惊
心
,
柳
下
斜
阳
路
。
渡
口
湔
裙
曾
小
住
,
年
年
别
有
流
红
聚
。
燕
也
移
巢
谁
可
语
。
指
点
分
明
,
翻
似
无
凭
据
。
镜
槛
梨
花
留
一
树
。
春
风
又
到
凭
栏
处
。
写景
写水
写花
桃花
离别
怀古
抒情
春景
地点
渡口
赏析
这首清代词人李良年的《蝶恋花·渡口》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感伤的画面。开篇"映水藤边丝万缕",以藤蔓倒映水中,暗示了流水悠悠,时光荏苒。"往事惊心,柳下斜阳路",柳树下的夕阳道,勾起了词人心中的旧事,透露出淡淡的哀愁。"渡口湔裙曾小住"回忆起在渡口边的短暂停留,女子清洗衣裙,可能是离别时的情景,"年年别有流红聚"进一步强调每年此时都会有落花纷飞,象征着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燕也移巢谁可语"借燕子换巢寓言世事无常,无人能共语此情,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指点分明,翻似无凭据",意指过去的记忆虽清晰,却如同虚幻,难以触摸。结尾"镜槛梨花留一树,春风又到凭栏处",以镜前梨花盛开,春风再至,引出词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但又只能独自凭栏,感受春风吹过,流露出深深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寄托了词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清词婉约而又含蓄的情感特质。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过金绳庵
明·梁宪
唤艇连烟渡,沿香到藕塘。隔桥花隐寺,傍水竹为墙。地僻人家远,天空鸟道长。何时戎马息,时过共徜徉。
城南行
宋·刘攽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悽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