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堤
柳
曾
傍
龙
舟
拂
翠
华
,
至
今
凝
恨
倚
天
涯
。
但
经
春
色
还
秋
色
,
不
觉
杨
家
是
李
家
。
背
日
古
阴
从
北
朽
,
逐
波
疏
影
向
南
斜
。
年
年
只
有
晴
风
便
,
遥
为
雷
塘
送
雪
花
。
写景
咏物
柳树
怀古
抒情
季节
春秋
写物候
记景
译文
曾经伴随龙舟轻拂翠绿的华盖,至今仍怀着遗憾倚靠在天边。
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都未曾察觉杨柳已换成了李花。
背对阳光的古老树荫从北面枯萎,随波逐流的稀疏倒影向南倾斜。
每年只有晴朗的风带来便利,我远远地为雷塘送去雪花的问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开篇"曾傍龙舟拂翠华,至今凝恨倚天涯"两句,通过对过往乘舟行进于碧绿如织的柳树之间的情景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无法忘怀的心情。"至今凝恨"四字,更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哀愁。接下来的"但经春色还秋色,不觉杨家是李家"一句,则通过季节更迭中柳树颜色的变化,暗示了时间流转和世事无常。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同一种景物,由于时光的流逝,也难以辨识其原本面貌。"背日古阴从北朽,逐波疏影向南斜"一句,描绘了柳树随着太阳移动而投射出的影子变化,从北向南缓缓移动。这里的“背日”、“逐波”生动地展现了光与影的自然舞蹈。最后两句"年年只有晴风便,遥为雷塘送雪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每年春天和煦风光的期待,以及对于远方雷塘送来雪花的憧憬。这里的“晴风”、“送雪花”,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寄寓着诗人的情感和愿望。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生长变化的细致观察,抒写了诗人对于流年、世事无常以及美好时光难以永恒的深刻感慨。同时,诗中充满了动人的意象和柔美的情怀,是一首情趣盎然的咏柳之作。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