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久
雨
甲
子
日
喜
晴
之
作
愁
霖
开
霁
忽
今
朝
,
摩
抚
为
鱼
鳞
甲
消
。
灶
下
黾
蛙
归
枉
渚
,
檐
边
云
雾
起
丛
霄
。
已
惊
病
眼
能
明
朗
,
更
喜
新
诗
慰
寂
寥
。
莫
把
阴
晴
论
甲
子
,
请
从
根
本
问
黎
苗
。
写景
抒情
哲理
怀旧
自然
写雨
自然
写晴
自然
写云雾
季节
夏天
情感
喜庆
赞美
赏析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经历连日阴雨后突然放晴的喜悦心情。首句"愁霖开霁忽今朝"以生动的比喻,写出雨后初晴的清新与惊喜,"摩抚为鱼鳞甲消"进一步形象地描绘了云层散去,阳光穿透如鱼鳞般细碎的景象。第二句"灶下黾蛙归枉渚,檐边云雾起丛霄"通过写灶下蛙鸣和檐边云雾的消散,展现了自然环境的转变,暗示了晴朗的到来。诗人病眼因晴天而变得明亮,"已惊病眼能明朗"表达了内心的舒畅。"更喜新诗慰寂寥"则点出诗人对朋友新诗的欣赏,认为这美好的天气和友人的佳作一起,足以驱散心中的孤寂。最后一句"莫把阴晴论甲子,请从根本问黎苗",诗人劝告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天气的阴晴变化,而应关注民生疾苦,体现了其关注民间疾苦的人文情怀。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放晴的景象,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间疾苦的关怀。
晁说之
920首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猜您喜欢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力穑吟
宋·邵雍
春时耕种,夏时耘耨。秋时收治,冬时用受。雨露不愆,既苗既秀。水旱为灾,尚罹其咎。
团扇郎
明·李攀龙
白团扇。明月入君怀,清光满流盼。霜雪散炎天,是侬歌始变。合欢自一时,秋风欢不见。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