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琳
老
中
秋
月
玉
斧
修
轮
灭
玷
痕
,
金
精
铸
魄
凝
寒
清
。
缀
云
都
去
秋
心
净
,
囊
露
新
添
夜
眼
明
。
气
接
瑶
台
端
可
御
,
地
漫
银
汉
定
谁
倾
。
何
时
天
竺
山
前
路
,
细
听
烟
崖
坠
子
声
。
写景
节日
中秋
月亮
秋天的景象
赞美
地点
天竺山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滂的作品,名为《次韵琳老中秋月》。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中秋节那天赏月时的心境和情感。玉斧修轮灭玷痕,金精铸魄凝寒清。这两句描绘了明亮的月牙像磨砺石一样将一切污垢磨去,呈现出纯净无暇的景象。金精铸魄,即月光中的瑶光,给人一种冷冽而又清澈的感觉。缀云都去秋心净,囊露新添夜眼明。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在赏月时的心境,云散尽去,秋意更加显得纯净。囊露指的是因寒凉而凝结成珠状的露水,这里象征着清晨的露珠增加了夜晚观察世界的明亮。气接瑶台端可御,地漫银汉定谁倾。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月光与天上的瑶台相连,可以想象驾驭着这股神秘力量。银汉即银河,这里用来比喻浩瀚如银色的夜空,给人一种无边界的感觉。何时天竺山前路,细听烟崖坠子声。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天竺山前路可能是作者心中的某个地方或目标,而细听烟崖坠子声,则是在静谧的夜晚聆听远方传来的声音,似乎在寻找着生命中某种更深层次的声音。整首诗通过对月亮与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清澈纯净的心灵和他对于未知世界的向往。
毛滂
482首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