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水
月
宫
迟
舟
东
归
迢
遥
几
度
到
江
头
,
江
上
萧
条
昔
日
愁
。
远
近
绿
芜
深
破
院
,
微
茫
烟
水
老
渔
舟
。
残
云
断
尽
天
逾
阔
,
好
月
初
来
望
似
秋
。
今
夜
且
同
鸥
鹭
宿
,
明
朝
应
与
逐
东
流
。
山水
离别
秋景写景
借景抒情
友情表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江边停留,等待船只东归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首句“迢遥几度到江头”,以“迢遥”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悠远、辽阔的空间感,暗示了诗人多次来到江边的经历,同时也预示着这次停留的不同寻常。接着,“江上萧条昔日愁”一句,将情感引入,点明了诗人面对江面时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往昔的忧愁,也有对当前情境的感慨。“远近绿芜深破院,微茫烟水老渔舟”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远处与近处的绿色草丛与废弃的庭院形成对比,而微茫的烟水与老渔舟则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苍凉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残云断尽天逾阔,好月初来望似秋”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广阔的天空和初升的好月,将自然界的变换与个人心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残云散去,天空更加开阔,好月初升,仿佛带来了秋天的气息,这种景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今夜且同鸥鹭宿,明朝应与逐东流”两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以及对未来行程的期待。今夜,他愿意与鸥鹭为伴,享受宁静的夜晚;明朝,他将与东流的江水一同前行,寓意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由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江边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程的深刻理解。
猜您喜欢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