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抒情
宴饮
赞美
宴乐

译文

在高耸入云的天台上设盛宴,迎风观中摆好酒席待嘉宾。
笙和钟等乐器齐奏礼赞众神,响声震动了天河的云彩。
华美的殿堂中琴瑟声令人惊叹,锦绣坐席上的舞者衣裙纷飞。
威严的凤凰翩翩降临,黑鹤也纷纷起舞,场面略显杂乱。
已经庆祝了宫廷中的欢乐,何需羞愧于南风之歌的弹奏。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宴会盛况的诗,充满了豪华与神秘的气息。诗人以高台宴饮为背景,通过对自然风光和仪式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场集酒宴、祭祀百神、音乐舞蹈于一体的盛大典礼。“高宴颢天台,置酒迎风观”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宏伟壮丽的场景,宴会在高台上举行,人们面向着飘动的风,摆放着美酒,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接着,“笙镛礼百神,钟石动云汉”描述了一场祭祀百神的仪式。笙和镛是古代的乐器,而钟石则指用石头制作的钟,能够发出声音。在这里,这些物品共同奏响,以示对天地万物的尊崇之意。“瑶堂琴瑟惊,绮席舞衣散”则转入了宴会的音乐与舞蹈。瑶堂可能指的是一个装饰华丽的厅堂,而琴瑟是古代常见的乐器。诗人通过“惊”的字眼传达了音乐的动人心魄,绮席和舞衣散则展现了舞者的优雅与自由。“威凤来参差,玄鹤起凌乱”继续描绘宴会上的热闹景象。威凤可能是指着装饰华丽的车马,而玄鹤则有神秘之感。在这里,它们共同参与了这场盛宴。最后,“已庆明庭乐,讵惭南风弹”则表达了一种对既定乐曲的赞美与期待。诗人似乎在庆祝着这一切,并对即将到来的“南风弹”持有敬意。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声音、形象和动态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与豪华气息的宴会场景,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美好。

谢朓

174首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汉族。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