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抒情
夏天
秋天
写山
写水
情感
思乡
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高台上眺望四周景色的情景。"高轩瞰四野,临牖眺襟带"表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从窗棂间远眺四野的景象,通过对襟带的描绘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则是诗人心向往之所在,他不仅看到了眼前的山色和云的变幻,也透过水天一色的景致,想象着更远处的美好世界。这种视野上的拓展,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广阔的追求。"夏木转成帷,秋荷渐如盖"通过季节变化来描写自然之美,同时也隐喻了时间流逝,生命易逝。夏日树叶浓密如同室内的帷幕,而到了秋天,荷花盛开似乎覆盖了一切,这种转变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展现,也与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相呼应。"巩洛常眷然,摇心似悬旆"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亲情或某种精神寄托的深切思念。"巩洛"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地理位置,或是诗人内心的一片天地,这里用来象征那些让他牵挂的地方。而"摇心似悬旆"则形容那种无法平复的心绪,宛如飘扬的旗帜,显示出一种动荡和不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时间、生命和情感的深刻体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谢朓

174首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汉族。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