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江
水
曹
还
远
馆
诗
高
馆
临
荒
途
,
清
川
带
长
陌
。
上
有
流
思
人
,
怀
旧
望
归
客
。
塘
边
草
杂
红
,
树
际
花
犹
白
。
日
暮
有
重
城
,
何
由
尽
离
席
。
写景抒情
山水
送别
抒情离别
译文
高大的楼馆面对着荒凉的道路,清澈的河流环绕着漫长的田埂。
楼上有位深思的人,怀着往昔之情眺望着归乡的路。
池塘边的草丛中夹杂着红色,树木边缘的花朵仍保持着白色。
夕阳西下时可见重重城郭,如何才能让这离别的宴席结束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离愁交织的情感氛围。诗人站在高耸的馆阙之上,眺望着荒废的道路和清澈的溪流,这些景象似乎都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辽阔。"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一句,透露出诗人心中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远方归途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则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画面之中的色彩和生动性。红色的野草与白色的树花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映衬出诗人眼中景致的丰富多彩,也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最后两句"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则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面对壮丽城堡的寂寞,以及内心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何由尽离席"这句话中蕴含着一种无奈和惆怅,仿佛是在询问命运为什么要他离开那些温暖和熟悉的地方。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艺术魅力。
谢朓
174首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汉族。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奉题李彦中所藏俞侯墨戏
宋·朱熹
不是胸中饱丘壑,谁能笔下吐云烟。故应祇有王摩诘,解写离骚极目天。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饮村店夜归二首(其一)
宋·陆游
致主初心陋汉唐,暮年身世落农桑。草烟牛迹西山外,又卧旗亭送夕阳。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