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赴
明
州
四
征
惟
是
欠
东
征
,
行
李
如
今
忽
四
明
。
海
接
三
韩
诸
岛
近
,
江
分
七
堰
两
潮
平
。
拟
将
宽
大
来
宣
诏
,
先
趁
清
和
去
劝
耕
。
顶
踵
国
恩
元
未
报
,
驱
驰
何
敢
叹
劳
生
。
写景抒情
描述出行
写江海
山川
田园意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初赴明州》,表达了诗人即将前往明州(今浙江宁波)任职时的心情。首句“四征惟是欠东征”表明诗人已经历多次任命,唯独缺少一次东向的使命,暗示此行的重要性。次句“行李如今忽四明”则写出诗人此刻即将启程,前往遥远的四明之地。第三句“海接三韩诸岛近”,描绘出明州地理位置临近东海,且靠近韩国岛屿,展现了其海疆辽阔的特点。第四句“江分七堰两潮平”则聚焦于当地的水系,说明明州地处江河交汇处,且潮汐规律分明。第五、六句“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表达了诗人希望以宽厚的政策传达朝廷旨意,并在春光明媚之时鼓励农耕,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对民生的关注。最后两句“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诗人表达自己深感国家恩情未报,即使劳苦奔波也在所不辞,流露出对国家忠诚和责任感。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明州的地理环境和诗人赴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对民生的关怀,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范成大
2044首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猜您喜欢
贺都宪林公转任南都大司空
明·张吉
百年威望岭西东,浃耳铙歌沸远空。赤豹黄罴收拾后,春花秋月梦魂中。垆锤柄授咨元老,剑履声尖切上公。夜醮三山稽北斗,逋仙遗韵菀诸宗。
漫笔用姑苏文秀才韵
明·孙一元
翛然脱尘累,浩汗竟何之。千里云山梦,十年江海诗。鱼龙酣白日,鸿鹄自清时。著眼观群化,长歌酒一卮。
夜坐
明·许继
焚膏继短晷,坐此寒夜深。不意片楮间,乃见古人心。旷怀浩四海,内视不满襟。山空霜月白,猿鹤流清音。
赠慎叔良(其一)
宋·徐积
昔日黑头交,今为白发叟。约是三十年,情好于此久。且待花开时,同把一盏酒。君看我门前,兼有两株柳。
雨中
明末清初·屈大均
雨中多白日,早稼最相宜。更喜林烟外,蝉声催荔支。
斋居喜美人至
明·梁元柱
下午繁阴合,柴门静砌苔。无情双屐杳,随意一尊开。素具供葵笋,苍童盛橘梅。微闻有瑶佩,吹下小琼来。
雷祖殿联
清·范当世
百里蒙庥,山川大神享于此;万方多难,云雷君子意如何。
春早得雨二首(其二)
宋·陆游
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