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
寻
芳
画
梁
乳
燕
,
飞
下
银
屏
,
偷
说
春
去
。
晓
起
余
寒
,
犹
卷
一
帘
残
絮
。
倚
桐
阴
,
簪
杏
子
,
簇
盘
樱
笋
初
尝
处
。
早
思
量
,
整
轻
纨
月
扇
,
单
绡
烟
缕
。
被
东
皇
、
裁
花
剪
柳
,
惹
得
人
儿
,
消
瘦
如
许
。
暗
祝
薰
风
,
吹
展
两
蛾
愁
聚
。
嫩
绿
新
遮
芳
草
陌
,
落
红
净
洗
香
林
雨
。
又
生
憎
,
书
厌
厌
、
绣
针
慵
度
。
抒情
写景
春景
闺怨
咏物
赞美自然
情感表达
怀春
赏析
这首《倦寻芳》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哀婉的画面,展现了深闺女子在春日里的思绪与情感。开篇“画梁乳燕,飞下银屏,偷说春去”,以燕子的活动引出春光流逝的主题,银屏上似乎还残留着春日的痕迹,但燕子的低语却透露出春天已悄悄离去的信息,营造了一种时光易逝的氛围。接着,“晓起余寒,犹卷一帘残絮”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替的景象,清晨的寒意还未散去,帘内还残留着冬末的残絮,暗示着春天的温暖尚未完全覆盖整个季节。通过“倚桐阴,簪杏子,簇盘樱笋初尝处”这一句,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女子在春日里倚靠在梧桐树荫下,头戴杏花,品尝初夏的樱桃和笋菜,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反映了女子对美好春日的珍惜与享受。“早思量,整轻纨月扇,单绡烟缕”则通过女子整理轻薄的月扇和单纱衣物的动作,表达了她对即将到来的夏日的准备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预示着她对春日即将逝去的不舍。“被东皇、裁花剪柳,惹得人儿,消瘦如许”一句,将自然界的春花柳叶与女子的身形联系起来,暗示了女子因春日的流逝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她的身形仿佛也随着季节的更迭而变得消瘦,形象地表现了她内心的哀愁与感伤。最后,“暗祝薰风,吹展两蛾愁聚”表达了女子对和煦春风的期盼,希望它能吹散心中的愁云,让紧蹙的双眉得以舒展。“嫩绿新遮芳草陌,落红净洗香林雨”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绿草新生,落花洗净,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又生憎,书厌厌、绣针慵度”则点明了女子对春日的留恋与对未来的忧虑,她对书信的厌倦和绣针工作的懒怠,都体现了她内心的复杂情绪。整体而言,《倦寻芳》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春日即将逝去时的微妙情感变化,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也有对季节更替带来的忧愁与感伤,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佳作。
猜您喜欢
登城二首(其二)
宋·张耒
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阳春书院唐朱二侍御邀集
明·严嵩
阳春院里花仍发,不饮其如春色何。高台曲沼人能到,迟日浓烟景自多。犹怜绿水飞鸿雁,更著兰舟采芰荷。章郡升平异前日,时邀骢马一相过。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归辋川作
唐·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采菱曲(其一)
元末明初·钱宰
绿柳横塘曲,沧湾是妾家。菱歌不解唱,秋水照荷花。
南歌子·咏所见
清·董俞
嫩绿含烟舞,妖红映水明。珠宫宝幕胜层城。蓦地绛云深处,遇娉婷。绣带鸳鸯暖,罗裙蛱蝶轻。红儿为字雪儿名。偷看桃花扇底,最关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