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僧
之
灵
夏
旧
识
为
边
帅
,
师
游
胜
事
兼
。
连
天
唯
白
草
,
野
饼
有
红
盐
。
蕃
近
风
多
㪍
,
河
浑
碛
半
淹
。
因
知
心
似
月
,
处
处
有
人
瞻
。
送别
山水
地点
情感抒发
赞颂僧人
边塞风光
自然
译文
过去的熟人如今成为边疆统帅,师旅出行之事既愉快又富有意义。
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只有白色草丛,野外的饼子撒上了红色的盐调味。
边境地区风大,河水浑浊,沙漠中的沙洲大多被淹没。
由此可知,人心如明月,无论何处,总有人关注和仰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帅与诗人旧识重逢的情景。"连天唯白草,野饼有红盐"勾勒出边塞的荒凉与生活的艰辛,而"蕃近风多㪍,河浑碛半淹"则展示了边疆地区自然环境的苍茫和军事防御设施的废弃。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在辽阔的边塞中依然有人怀念着那轮明月,象征着心灵的澄清与坚守。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开阔,充满了对远方故人和自然景物的深切情感。
贯休
738首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猜您喜欢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送致仕沈彬郎中游茅山
唐·李中
挂却朝冠披鹤氅,羽人相伴恣遨游。忽因风月思茅岭,便挈琴樽上叶舟。野寺宿时魂梦冷,海门吟处水云秋。华阳洞府年光永,莫向仙乡拟驻留。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唐·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游王氏郭北山楼
明·宋登春
径草连村合,山楼带郭横。开尊招野客,倚树听流莺。露自花间滴,云从石上生。几回渔篴响,素月岭头明。
送僧之庐山
元末明初·梵琦
简寂观中甜苦笋,归宗寺里淡咸齑。庐山面目分明露,衲子身心特地迷。秋到树头黄叶落,夜深峰顶白猿啼。参禅若也求玄妙,十万流沙更在西。
送复见心住定水
元·宇文公谅
定水招提鸣鹤东,鉴湖归去泛孤篷。钵衣不湿荷花露,玉麈遥生桂子风。山静祇看云自动,江澄莫讶水如空。沃州有约寻支遁,还许清谈共野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