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悼亡
山水
情感
思乡
亲情
母爱
咏物
旧地重游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吊念祖台(其三)》。全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先人的深切怀念与追思。首联“最怜生圹碣,有妇隔幽墟。”以生圹碣为引子,点明了悼念的对象是一位逝去的先人,同时暗示了先人配偶的存在,使得悼念之情更加复杂和深刻。生圹碣,即墓碑,寄托着后人对先人的哀思与缅怀。幽墟,指墓地,这里营造出一种凄凉而肃穆的氛围。颔联“未忍恝吾母,何尝忘故庐。”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恝,意为冷淡、不关心。诗人表示自己从未对母亲感到冷漠,也从未忘记过家中的老屋。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家庭的眷恋。颈联“山携敬亭色,箧秘石梁书。”转而描写自然景色,以山色象征敬亭山,暗含对先人所在之地的景仰与怀念。箧,指书箱;石梁书,可能是指先人留下的书籍或遗物。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观与先人遗物的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对先人的追忆与敬仰。尾联“旧燕还无恙,巢痕半已除。”以旧日的燕子为例,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旧燕,指的是曾经在家中筑巢的燕子;巢痕,指燕子筑巢留下的痕迹。半已除,意味着部分痕迹已经消失,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变迁。这一联通过自然界的生物,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泛的时间流逝主题联系起来,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先人的深切怀念与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悼念之作。

全祖望

798首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杂诗四首(其二)
唐·张说
山闲苦积雨,木落悲时遽。赏心凡几人,良辰在何处?触石满堂侈,洒我终夕虑。客鸟怀主人,衔花未能去。剖珠贵分明,琢玉思坚贞。要君意如此,终始莫相轻。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