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之
浮
石
周
氏
访
立
之
韫
公
殷
靖
诸
先
生
遗
文
多
散
佚
者
其
残
断
萹
帙
后
人
又
閟
之
不
肯
画
出
即
赋
乂
律
四
首
晓
之
(
其
四
)
一
棹
匆
匆
出
郭
来
,
尚
馀
残
菊
傍
篱
开
。
满
湖
秋
色
排
三
径
,
十
里
西
风
动
八
哀
。
洛
社
耆
英
多
聚
散
,
浦
江
人
物
几
兴
衰
。
隔
邻
歌
吹
喧
清
梦
,
我
独
长
吟
酹
玉
醅
。
秋日写景
怀古抒情
菊花
饯别
送别
悼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泛舟出城,所见之景与内心情感的交融。首句“一棹匆匆出郭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急切的心情,仿佛急于逃离尘嚣,寻找心灵的宁静之所。接着,“尚馀残菊傍篱开”一句,以残菊的开放,象征着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顽强,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满湖秋色排三径,十里西风动八哀”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氛围。满湖的秋色与三径相映成趣,十里西风则带来了深沉的哀愁,这里的“八哀”可能是指八种哀伤的情感,或是对八位先贤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感慨。“洛社耆英多聚散,浦江人物几兴衰”两句,将目光从自然景观转向人文历史,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聚会与离散、兴盛与衰败的感慨,暗含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变迁的思考。最后,“隔邻歌吹喧清梦,我独长吟酹玉醅”两句,描绘了外界的热闹与内心的孤独,诗人独自在清冷的夜晚吟诗饮酒,借酒浇愁,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古典韵味和哲理深度。
全祖望
798首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猜您喜欢
乱后江西过孙鲂旧居因寄
唐·齐己
旧游重到倍悲凉,吟忆同人倚寺墙。何处暮蝉喧逆旅,此中山鸟噪垂杨。寰区有主权兵器,风月无人掌桂香。欲寄此心空北望,塞鸿天末失归行。
前重九一日送宜之之金陵(其一)
明·魏学洢
不堪寥落对秋风,来日登高若个同。云卧杳沉深谷里,月明还想小桥东。谩言交味禅中淡,偶触愁肠格外浓。别泪欲弹聊复已,无端飞出笑声中。
方道士还冶城
明·沈周
僧顺尝有言,惠不在天上。但行即须到,此气何勇壮。水云黄冠流,诗酒发清旷。十年落东海,故国隔西望。亦云自不归,要去谁我障。配顺足有馀,天地纳豪放。今日金昌亭,风紧秋叶荡。留.....
发南浦
明末清初·彭孙贻
渺渺西风引素波,片帆南浦入烟萝。空城木叶惊秋早,故国浮云带雁过。白发暗生江月满,青山无主夕阳多。天涯游子增哀怨,肠断吴西啰唝歌。
予自暮春与客燕野趣亭俛仰三时始复再至则花木益茂亭亦稍葺矣因思去岁重九之集览物增慨题三小诗(其三)
宋·李光
联骑同来倒载还,胜游那复羡龙山。空馀把酒题诗地,忍对篱边菊蕊斑。
挽章士铨联
清·朱寿朋
何处玉山颓,秋冷黄炉,剩有悲歌翻菊部;频年金石癖,香销墨海,更无欢会集兰亭。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
唐·苏颋
直省清华接建章,向来无事日犹长。花间燕子栖鳷鹊,竹下鹓雏绕凤皇。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别离不惯无穷忆,莫误卿卿学太常。
胡子德偕有伦往
明·徐渭
王孙游远道,芳草日将斜。旧醉吴山月,今酣燕市花。北程浑入柳,西马正求茶。莫遣双鱼断,相思岁晚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