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
宫
允
归
吴
淞
又
复
分
襟
去
,
相
逢
曾
几
时
。
归
鸿
惊
旅
梦
,
小
雪
感
离
思
。
枫
叶
丹
砂
色
,
鲈
鱼
白
玉
脂
。
故
乡
多
欢
趣
,
寄
我
到
家
诗
。
写景
离别
怀古
秋景
怀乡思亲
节日
小雪
美食
鲈鱼
地方
吴淞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别后》。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对相聚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首句“又复分襟去”,表达了离别的无奈与伤感;“相逢曾几时”,则流露出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怀念。接着,“归鸿惊旅梦”一句,以鸿雁南飞象征着友人的离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漂泊之感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小雪感离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小雪的寒冷仿佛加剧了离别的哀愁。接下来的两句“枫叶丹砂色,鲈鱼白玉脂”,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枫叶的红与鲈鱼的白,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也隐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枫叶的红象征着热情与激情,而鲈鱼的白则代表着纯净与宁静,两者结合,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故乡多欢趣,寄我到家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家的渴望。通过寄诗的方式,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寄托于文字之中,希望能够借此传达给远方的家人,表达出对家的深切情感和对团聚的期盼。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和家乡的深情厚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全祖望
798首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猜您喜欢
风流子·南徐春暮程昆崙别驾招饮南郊外园亭同方尔止孙豹人谈长益邹程村何雍南程千一赋
清·陈维崧
来时寒食近,且近耳、讵料竟残春。正仆本多愁,何妨作达,官如不醉,遮莫伤神。见此际、酒旗斜唤客,榆叶弱萦人。燕子风前,是何言语,柳条烟里,别样腰身。名园行乐处,追欢笑,何限.....
九日与数客登善福院之绝顶晚饮茗饮阁予以病先归赋十二韵
宋·朱槔
风日迫佳节,一川秋意昏。临高分石磴,却立数烟村。楚制随云物,蛮花照酒痕。龙山嗟未久,蓝水想空存。鸿雁频收唳,茱萸几断魂。拍肩寻熟路,登阁换馀樽。钟梵规绳阔,亲朋笑语温。加.....
闻虞沔州有替将归上都登汉东城寄赠
唐·刘长卿
淮南摇落客心悲,涢水悠悠怨别离。早雁初辞旧关塞,秋风先入古城池。腰章建隼皇恩赐,露冕临人白发垂。惆怅恨君先我去,汉阳耆老忆旌麾。
九日书吕季慈室
宋·张良臣
上池入寺见承平,影落南州迹易陈。手把黄花看新雁,风烟愁杀旧京人。
送日上人还吴淞
元·善住
秋云秋水两悠悠,白首何堪动别愁。代岭月明寒雁过,楚江木落晚禾收。夫差既赐申胥剑,勾践难回范蠡舟。今古兴亡无限事,愿因归路问沙鸥。
板桥
清·汪士铎
青淮交汇板桥头,风景高梁局未收。天半楼台开夕市,夜深箫鼓过中流。繁华返复两黄鹄,人事漂零一白鸥。莫怪杜陵遥痛哭,千门萧瑟曲江秋。
寄翟石门
明·康海
今日汧阳发,知当宿凤翔。中秋亦何幸,同子浥清光。巘外来旌节,云间下凤凰。白头疏旷久,徙倚望原冈。
念奴娇(其三)和陈元载中秋小集
宋·刘一止
燕台暮集,对秋容凄紧,松阴羃羃。徙倚阑边临翠壑,千顷风烟横出。坐待冰轮,天空云散,一色如苍璧。姮娥有意,为谁来赴今夕。身世如许飘流,佳时轻过了,他年空忆。我辈情钟端未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