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
山
长
庆
寺
行
行
金
碧
里
,
气
象
恍
如
春
。
不
记
来
时
路
,
自
嫌
衣
上
尘
。
院
香
知
有
佛
,
僧
静
似
无
人
。
十
载
京
华
梦
,
相
逢
一
欠
申
。
写景
地点
抒情
记梦
院落
佛
僧
季节
怀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境界。开篇“行行金碧里,气象恍如春”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不失庄重的氛围。“金碧”通常用来形容建筑物的美丽,这里可能指的是寺庙的雄伟。接下来的“不记来时路,自嫌衣上尘”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和超脱心态,不再留意于世间的繁华,只是感到自己身上的尘埃令人生厌。中间两句“院香知有佛,僧静似无人”更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通过对寺院中香气和佛像的描绘,以及对于僧侣静默状态的感受,表现出一种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在这里,时间似乎已经静止,空间也变得空灵而宁静。最后两句“十载京华梦,相逢一欠申”则带有一种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十载”即十年,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过去十年的回忆,那些在京城中的日子如同一场梦。而“相逢一欠申”则是一种对于友情或灵魂伴侣的渴望,希望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知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寺院生活的描写,以及对时间和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和精神寄托的愿望。
李觏
338首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