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抒情
记梦
院落
季节
怀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境界。开篇“行行金碧里,气象恍如春”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不失庄重的氛围。“金碧”通常用来形容建筑物的美丽,这里可能指的是寺庙的雄伟。接下来的“不记来时路,自嫌衣上尘”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和超脱心态,不再留意于世间的繁华,只是感到自己身上的尘埃令人生厌。中间两句“院香知有佛,僧静似无人”更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通过对寺院中香气和佛像的描绘,以及对于僧侣静默状态的感受,表现出一种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在这里,时间似乎已经静止,空间也变得空灵而宁静。最后两句“十载京华梦,相逢一欠申”则带有一种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十载”即十年,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过去十年的回忆,那些在京城中的日子如同一场梦。而“相逢一欠申”则是一种对于友情或灵魂伴侣的渴望,希望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知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寺院生活的描写,以及对时间和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和精神寄托的愿望。

李觏

338首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