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写景
怀古
抒情
残寝
日出
山水
秋节
写山
佳节
残梦
怀乡
思乡
思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名山天童的向往与想象,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首句“闻说名山近上台”,诗人听说天童山近在眼前,心中充满了期待。接着,“每凭孤梦绕崔嵬”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天童山的向往之情,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山的巍峨壮丽。“云从贝叶文边过,人入莲花漏里来”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云比作从佛经(贝叶文)旁飘过,人仿佛置身于莲花之中,暗示了天童山的神圣与清幽,以及与佛教文化的紧密联系。“大士作斋吹宿火,伏龙潜水抱轻雷”描绘了山中僧侣修行的场景,大士(菩萨)举行斋会,吹灭了夜间的灯火,伏龙(传说中的神兽)在水中潜行,伴随着轻雷般的宁静,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一场残寝随钟觉,日出东方事又催”最后两句,诗人从梦中醒来,随着寺庙的钟声,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新的一天已经开始,生活依旧充满挑战与忙碌。整首诗以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天童山的向往、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