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
楼
寓
目
槛
前
洲
渚
后
山
拗
,
剧
郡
楼
台
草
树
交
。
白
雾
乍
开
人
入
市
,
丹
林
犹
缀
鹤
归
巢
。
授
衣
霜
露
齐
民
节
,
倚
剑
江
天
大
国
郊
。
竟
作
陈
登
床
下
客
,
长
镵
思
访
地
肥
硗
。
写景
山水
草树
鸟
鹤
秋天的风景
怀乡
立志
情感
情绪
古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郡楼俯瞰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情感。首联“槛前洲渚后山拗,剧郡楼台草树交”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郡楼周围环境的复杂与丰富,洲渚交错,山势蜿蜒,楼台与草木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氛围。接着,“白雾乍开人入市,丹林犹缀鹤归巢”两句,通过雾散人现、鹤归林间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动态美和生机勃勃的气息。白雾的突然散去,仿佛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人们步入市集,生活气息浓厚;而丹林中鹤的归巢,则是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授衣霜露齐民节,倚剑江天大国郊”则将视角转向更深层次的情感与思考。这里不仅提到了季节的变化(霜露),也暗含了百姓生活的艰辛与社会的变迁。倚剑江天,可能寓意着诗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深深忧虑与责任意识。同时,这也是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个人情怀的体现。最后,“竟作陈登床下客,长镵思访地肥硗”表达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渴望像陈登一样,远离尘嚣,寻访那些土地肥沃、环境清幽的地方。这里的“长镵”指的是农具,暗示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姚鼐
741首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一生勤于文章,诗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文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