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动物
情感
秋节
写风
仙家或幽冥之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世界的寄托。"瞻彼高山,苍苍相缪。" 这两句开篇便勾勒出一副雄伟的山势,"苍苍"形容树木茂密而古老,给人以深邃、庄严之感。"云舒霞张,溪谷险幽。"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山中的云雾和溪流,"云舒霞张"表现出天气的变化多端,而"溪谷险幽"则勾勒出了山间幽深曲折的景象。接下来的两句"鸣鹤在树,猿猱啾啾。" 插入了生动的动物形象,既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让静谧的自然中透露出生机与活力。"青松多风,白露已秋。" 这两句以冷峻的笔触勾勒出松树在秋风中的姿态,同时点出了时序,让人不禁联想到秋天的凉爽和寂静。最后,诗人发出感慨:"仙乎曷去,胡不少留。" 这里的"仙"或许指的是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而"曷去"则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情景的珍惜和留恋之情。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高山流水的热爱,以及内心深处对超凡脱俗生活状态的向往。

江万里

16首
名临,万里是其出仕后的用名。南宋著名爱国丞相,民族英雄,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坛领袖,中国十三世纪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与弟江万载、江万顷被时人和后世雅称为江氏“三古”或江氏“三昆玉”。创办的白鹭洲书院,千年来培养出文天祥等十七位状元,2700多名进士。任正式官职91种,三度为相;一生为官清廉,政绩斐然,直言敢谏,忧国爱民。其一生堪称古今之完人,千古道德风范之楷模。是江西著名的地方先贤之一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