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氏
鄮
山
书
院
诗
并
序
国
学
在
国
,
乡
校
在
乡
。
在
遂
曰
序
,
在
党
曰
庠
。
虞
夏
殷
周
,
厥
制
弥
详
。
家
亦
有
塾
,
以
脩
以
藏
。
蒙
而
已
养
,
长
罔
不
臧
。
下
而
为
士
,
上
而
侯
王
。
莫
不
有
师
,
扶
纲
植
常
。
生
人
之
类
,
赖
此
以
生
。
四
海
九
州
,
以
治
以
平
。
家
德
户
行
,
靡
刑
靡
兵
。
岂
若
后
世
,
丧
实
存
名
。
业
岂
无
斋
,
论
亦
有
堂
。
所
习
伊
何
,
止
于
词
章
。
剽
窃
掇
拾
,
青
紫
为
荣
。
高
虚
卑
浅
,
烛
理
弗
明
。
亦
儒
其
冠
,
亦
公
亦
卿
。
鄮
山
之
塾
,
谁
实
成
之
。
匪
有
所
觊
,
而
斯
营
之
。
一
圣
百
贤
,
厥
庑
煌
煌
。
睎
之
则
是
,
景
行
是
行
。
抒情
读书
赞美
写山
写风景
写情怀
历史咏叹
赞颂
赏析
此诗描绘了古代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开篇即提及“国学在国,乡校在乡”,指出了教育的普及性和层次性。接着,“虞夏殷周,厥制弥详”一句,展示了古代各朝代对于教育制度的重视与完善。诗中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家亦有塾,以脩以藏”,说明了家庭在个人学术积累中的角色。而“蒙而已养,长罔不臧”则表明了从幼儿教育到成年学习无不重要。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成为士人乃至侯王,“下而为士,上而侯王”,这也是古代教育的理想。在提及教师的作用时,诗中写道“莫不有师,扶纲植常”,强调了导师在学术成长中的引领作用。紧接着,“生人之类,赖此以生”一句,深刻地表达了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根本意义。全诗还批判了后世只存虚名而忽视实质的现象,以及教育内容的浅薄和学术标准的混乱。此外,通过“鄮山之塾,谁实成之”等句子,诗人提出了对真实成就的追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浮夸。最后,“一圣百贤,厥庑煌煌”表达了教育能够培养出众多圣贤之人的理想,而“睎之则是,景行是行”则强调了正确的学术追求和行为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古代教育传统的赞美,也反映出了对后世教育衰败现象的批评,以及对真实学术成就的向往。
方回
2864首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您喜欢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宋·黄庭坚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
题金陵天庆观钟阜轩
宋·贺铸
霞构云扉不著关,甍檐开处见人间。断墙废井连东第,白塔青松对北山。昨夜桂娥奔月去,经秋芝盖御风还。玉虚真籍家声在,再熟金桃愿一攀。
书心画诗
宋·陈渊
书法从中得,难将笔下寻。欲知神合处,始悟画由心。篆隶秦非古,真行晋迄今。奇踪存翰墨,妙意本胸襟。雄健猊翻石,骞腾鸟出林。古人求笔正,八法响随音。
读峄山碑
唐·张继
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院学士赐宴得筵字
唐·王翰
东堂起集贤,贵得从神仙。首命台阶老,将崇御府员。送人锵玉佩,中使拂琼筵。和乐薰风解,湛恩时雨连。长材成磊落,短翮强翩翾。徒仰蓬莱地,何阶不让缘。
怀净土诗(其八)
元末明初·梵琦
吾身念佛又修禅,自喜方袍顶相圆。曾向多生修福果,始依九品结香缘。名书某甲深华里,梦在长庚落月边。浊恶凡夫清净佛,双珠黑白共丝穿。
赠道士张谦中
宋·饶节
道人髭须似民部,平生篆隶心独苦。世间笔墨一点无,骎骎气象追千古。道人得师在何许,秦汉鼎彝周石鼓。若峄山碑若诅楚,二李而下初不数。异时心醉不窥园,依绳作直规作圆。一朝妙解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