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
写月
抒情
节日
中秋
写山翁之情
感慨怀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独自赏月的景象和心境。开篇“散发披襟一再窥”写出了诗人对月亮的迫切渴望,似乎要通过长久的凝视来捕捉月亮的美丽。而“未甘兀兀守书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书籍的沉迷与享受,但在这月夜里,他更愿意放下书本去欣赏自然之美。接着,“月圆照尽天圆处,秋半凉当夜半时”描绘了一幅完整的中秋夜景。月亮如同一面镜子般圆满地挂在天空,而这份圆满映照着整个世界。此时正值秋季的一半,夜晚的凉意也逐渐浓重起来。“人世无灯方作梦”则是一种比喻,用来说明在没有灯光的黑暗中,人们往往会沉迷于各种幻想和梦境。而“山翁有酒更能诗”则透露出诗人的自信,他像一位隐居山中的老者,在有了美酒之后,更能激发出佳作。最后,“此心除却嫦娥外,惟许崚嶒瘦影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净。在这月夜里,他的心灵世界除了对嫦娥(月亮)的向往之外,再无其他杂念,只有那山峦间瘦长的树影能与他的心灵相通。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月夜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清澈。

方回

2864首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您喜欢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中元日御园放河灯
清·爱新觉罗·弘历
恰惜秋湖见败蕖,金莲万朵霎时舒。漂风不谢光无定,夺月常浮艳有馀。梵呗盂兰初夜举,中元灯火二年疏。陡思避暑山庄景,诗稿重看隔岁书。
庚戌秋分
宋·韩琦
淅淅风清叶未凋,秋分残景自萧条。禾头无耳时微旱,蚊嘴生花毒渐消。钱迸嫩苔陈阁静,字横宾雁楚天遥。西园宴集偏宜夜,坐看圆蟾过丽谯。
夜景
唐·韦庄
满庭松桂雨馀天,宋玉秋声韵蜀弦。乌兔不知多事世,星辰长似太平年。谁家一笛吹残暑,何处双砧捣暮烟。欲把伤心问明月,素娥无语泪娟娟。
木兰花慢·过济南·中秋咏月
明末清初·吴伟业
冰轮谁碾就,千尺起,啸台东。记白傅堤边,庾公楼上,几度曾逢。今宵广寒高处,问嫦娥、环佩在何峰。天上银河珠斗,人间玉露金风。听江楼鹤唳横空。人影立梧桐。有宫锦袍绯,纶巾头白.....
虞美人·中秋无月
宋·赵长卿
西风明月临台榭。准拟中秋夜。一年等待到而今。为甚今宵陡顿、却无情。姮娥应怨孤眠苦。取次为云雨。素蟾特地暗中圆。未放清光容易、到仙源。
倪庄中秋
金末元初·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鹊桥仙
清·沈岸登
秋檐收雨,小帘笼月,白露团团新濯。一年一度一填河,怕乌鹊、今宵忘却。阶前罗袜,风前罗带,凉思樽前先觉。天孙已作嫁衣裳,还独自、穿针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