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家
自
昭
慈
湖
山
长
我
身
即
此
庵
,
要
识
一
个
自
。
自
心
为
庵
主
,
太
阳
了
不
二
。
太
阳
本
常
明
,
天
半
隔
以
地
。
朝
红
正
昼
白
,
暮
夜
黄
黑
异
。
其
明
未
尝
减
,
西
没
复
东
出
。
此
心
亦
如
此
,
外
物
为
之
累
。
去
蔽
实
在
我
,
岂
可
自
壅
閟
。
日
能
自
用
力
,
疾
鞭
扶
桑
辔
。
心
可
自
用
心
,
明
德
永
弗
坠
。
节
饮
自
少
醉
,
寡
欲
自
少
寐
。
自
己
有
此
宝
,
碎
璧
肯
自
弃
。
慈
湖
言
本
心
,
似
亦
无
可
议
。
未
发
缺
存
养
,
所
见
恐
未
粹
。
子
往
拜
其
祠
,
于
焉
设
讲
肆
。
长
短
审
取
舍
,
予
夺
谨
废
置
。
天
日
揭
义
理
,
慎
勿
徇
私
意
。
厚
土
埋
金
乌
,
吾
说
可
一
彗
。
大
明
晓
常
升
,
难
眯
万
目
视
。
老
禅
骂
祖
法
,
不
妨
略
一
试
。
励志
情感
送别
哲理
言辞建议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到元初时期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送家自昭慈湖山长》。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和自我修养的高尚追求。诗中的“我身即此庵”表达了作者将自己的身体比喻成寺庙,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独立与纯净。接着“要识一个自”则是指认识到这个真实的自己,即内心的主宰。这一段话显示出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行的决心。“太阳本常明,天半隔以地。”这里借用自然景象来比喻内心的光明与外界的区分,太阳虽然被山脉阻挡,但它自身的光芒永远不会减少。这是对内在精神力量的一种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我本质不受外界干扰的坚信。“心可自用心,明德永弗坠。”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修养的重视和自主控制的能力,强调了通过不断地使用自己的心灵来提升品德,永远不会堕落。“节饮自少醉,寡欲自少寐。”这一部分则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提倡,即适度饮食,不被物质欲望所困扰,这也是作者对于个人修养的具体实践。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纯净和精神自由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禅理修养和对自然界的观察。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方回在诗中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宇宙和自我认知的一种高远视角。
方回
2864首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