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黄
小
峰
大
户
同
韦
南
苕
少
参
游
吴
山
寺
(
其
三
)
塔
影
浮
溪
上
,
钟
声
出
树
间
。
空
庭
双
鸟
下
,
落
日
一
僧
还
。
泉
响
千
山
雪
,
岚
飞
两
岸
山
。
何
须
到
昏
黑
,
绝
顶
已
穷
攀
。
写景
山水
动物
落日
塔影
泉响
绝顶
岚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吴山寺周围宁静而幽深的自然景色,以及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妙景象。首联“塔影浮溪上,钟声出树间”,以塔影与溪水的倒映开始,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随后钟声从树间传来,增添了寺院的庄严感。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颔联“空庭双鸟下,落日一僧还”,进一步描绘了寺院内外的动态与静态之美。空旷的庭院中,两只鸟儿缓缓降落,象征着生命的回归与宁静;夕阳西下时,一位僧人归返,寓意着心灵的归宿与解脱。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颈联“泉响千山雪,岚飞两岸山”,将视线转向山间,泉水潺潺,仿佛是千山之雪的回响,而山岚在两岸山间飘飞,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了禅宗中“心外无物”的哲理。这两句通过声音与视觉的交织,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与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尾联“何须到昏黑,绝顶已穷攀”,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真理与美好事物的渴望,并暗示了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找到光明与希望。这不仅是对登山过程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旅途的隐喻,鼓励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最终能够达到心灵的高峰。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猜您喜欢
湖上
明·包士瞻
槛霁鲜云度,穿花堤上行。田田新叶翠,款款白鸥轻。解带凉风至,开尊古木平。湖光倏绀紫,落日在山荆。
夕佳亭(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林朝崧
登临携到瓮头春,落日山亭岸葛巾。待鹤未归烟树暝,笛声牛背下来频。
芜湖舟中
清·姚斌敏
虽无祖生志,慷慨且登舟。山色朝昏异,涛声日夜流。灵风殊恍惚,沙鸟自夷輶。落日宿何处,萧萧芦荻秋。
开原八景(其四)松山返照
清·戴梓
鸦栖林啸水潺湲,落日回光射塞门。极目崦嵫浑不见,松风花雨遍黄昏。
寄沈仲说二首(其二)
元末明初·陈基
野人篱落并江濆,竹里流泉竹外云。好学橐驼惟种树,莫誇司马最能文。小桥斜接渔樵路,落日争呼雁鹜群。独忆咏归亭上客,久留城府思纷纷。
翠岩亭六首(其四)
明·刘津
野寺鸣钟晚,斜晖敛翠微。牛羊下曲径,吾自澹忘归。
腊日晚过杨村写望
宋·汪莘
万里溪光一望穿,潜鱼世界白鸥天。若为移得溪光去,落日茅斋相对眠。
与骆子游三山陂三首(其一)
明·李梦阳
库部平生友,湖山百代心。追思宫阙地,芜没水云深。连马穿芦入,群鸥坐石吟。谁能堪落日,莽莽古城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