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寿

祭祀
赞美
礼仪
宫廷
写景
颂德

赏析

这首诗是《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寿和》中的两句,由隋末唐初的文学家魏徵所作。这四句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展示了古代祭祀活动中音乐与礼仪的庄重氛围。"八音斯奏"指的是在祭祀时演奏各种不同的乐器,八音通常包括金、石、丝、竹、匏、土、木、革等材料制成的乐器,这里代表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三献毕陈"则是指祭祀中的供品已经准备齐全并呈现出最好的状态,三献通常包括初献、中献、终献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严格的礼仪和程序。接着的两句"宝祚惟永,晖光日新"则表达了对皇帝或祖先长久安宁与繁荣的祝愿。其中"宝祚"指的是美好的福泽,而"惟永"强调了这种福泽的持久性;"晖光"是光明温暖的意思,"日新"则象征着每天都有新的开始和希望。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音乐演奏和祭祀准备的描绘,以及对长久安宁与繁荣的祝愿,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重大典礼中对于秩序、敬畏和美好的追求。

魏徵

38首
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