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写景
山水
怀古
情感
赞美
离别
悼亡
地点
湖阴
历史
兴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动态与静谧交织的画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历史深刻的理解与感悟。首先,“一虎穴中卧,六龙江上飞”两句,运用了“虎穴”与“六龙”的对比,虎穴象征着隐秘与力量的结合,而“六龙”则代表了动态与宏伟,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暗示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生命的多样形态。接着,“蛇矛半折柝声断,昼梦惊怪日绕围”描绘了一种静谧与神秘的氛围,蛇矛的断裂和柝声的消失,仿佛是某种力量的消逝或转变,而“昼梦惊怪日绕围”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神秘感,似乎在暗示着某种超乎寻常的事件或现象正在发生。“鼓声逢逢天四黑,五骑爬沙行不及”通过鼓声与黑暗的背景,营造出一种紧张与未知的气氛,五骑在沙地上艰难前行的形象,既表现了行动的艰难,也暗示了探索与挑战的主题。“道傍遗矢冷于冰,天上宝鞭人未识”则将视角转向了更为深邃的层面,遗矢如同冰冷的冰块,象征着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逝,而“天上宝鞭人未识”则可能寓意着隐藏的智慧或价值,有待人们去发现和理解。最后,“江风夜捲湖阴水,明月腥氛当一洗”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期待,江风卷起湖水,预示着一场清洗,明月的光辉将驱散腥氛,带来新的开始。“荒亭千古寄兴亡,目断苍烟湿衰苇”则以荒亭为载体,寄托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苍烟与湿衰苇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时间的流逝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待。

汪珍

27首
博学工诗,隐居黄山下,时称南山先生。有《南山先生集》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