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姿
送别
写景
抒情
友情
秋景
怀古
赞美
读书

译文

高飞的鸟儿还未疲倦,孤独的云朵漫无归期。
晴朗的霞光洒在海西边,秋天的草木在燕地生长。
邺城多有杰出人才,他们志向高洁,如同红日当空。
我在旅途之中回顾,你以光明照亮前行的路途。
一同持有儒家的学问,有幸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幽兰与芬芳的佩饰,寒冷的玉石发出美妙的声音。
老朋友在伊水和洛水边,蝉鸣唤起我对山野的思念。
春风再临之时,梦境中尽是双枝琼瑶。
保持纯洁的品行不辜负,追求青云之志并不迟。
南桥的天气如此宜人,默默的思念如丝绵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高翼闲未倦,孤云旷无期”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寂寞与期待,他如同高飞的鸟翼,悠然自得,却又带有一种孤独感,因为那孤云似乎没有尽头,无从把握。接着,“晴霞海西畔,秋草燕南时”将画面推向了广阔的自然景观。晴空下的大海与海岸线,以及秋天的草地和迁飞的燕子,都给人一种时间流转、季节更替的感觉。“邺中多上才,耿耿丹霄姿”中,“邺中”指的是古代都城之一,而“上才”则是指那些有才能的人。诗人在这里赞美了这些人才,他们的才华如同日月一般灿烂。“顾我于逆旅,與君发光仪”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在逆境中,他希望能与友人共同发出光彩,显然是对友情的一种赞美和期待。“同将儒者方,获忝携人知”表达了诗人对于同道中人之间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渴望。他们如同行走在同一条道路上,共同承担着知识分子的责任。“幽兰与芳佩,寒玉锵美词”则是对友人的赞誉,友人如同幽兰一般清新脱俗,如同寒玉一样纯洁无暇,而他们的言辞则如美丽的诗句般动听。“旧友在伊洛,鸣蝉思山陂”中,“伊洛”是古地名,诗人提及旧友时,不禁想起了那里的山水景色,以及秋天蝉鸣声中的思念。“到来再春风,梦尽双琼枝”则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春风的到来预示着新的开始,而梦境中琼枝的出现,则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最后,“素业且无负,青冥殊未迟。南桥天气好,脉脉一相思”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保持清白,且不辜负这份友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他对远方的朋友充满了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沉友谊,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杨巨源

159首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