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春天
写花
海棠
抒情
怀古
山水
离别

赏析

这首宋词《绛都春·旧上声韵,今改平声》是陈允平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秋千独倚、春意阑珊的画面。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海棠花开半放时的慵懒与愁绪。"秋千倦倚",以秋千为引,暗示了主人公的闲适与无聊,"海棠半坼,不耐春寒"则点出季节转换,春寒料峭,海棠花尚未完全盛开,透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殢雨弄晴",写雨后天晴,如同女子的心情,时而阴郁时而开朗,"飞梭庭院绣帘闲"则描绘了庭院的宁静和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梅妆欲试芳情懒",以梅花比喻女子的淡雅,但因心情慵懒而未能尽展其美。"翠颦愁入眉弯"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的愁容,眉宇间的忧郁如画。"雾蝉香冷,霞绡泪揾,恨袭湘兰",运用象征手法,雾气中的蝉声和冷香,以及擦拭眼泪的霞色轻纱,都烘托出主人公深深的哀怨和对湘兰(一种花卉)的思念。下片转而描绘室外景色,"悄悄池台步晚",黄昏时分,主人公独自在池台漫步,"红薰杏靥,碧沁苔痕",以杏花和青苔的色彩对比,渲染出凄美的氛围。"燕子未来,东风无语又黄昏",借景抒情,表达孤独和期待。最后,"琴心不度春云远",琴声无法传递远方的心意,"断肠难托啼鹃",内心的痛苦难以寄托,只能听凭杜鹃鸟的啼叫。"夜深犹倚,垂杨二十四阑",夜晚深沉,主人公仍倚靠在垂杨下的栏杆,孤独无依。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展现出一个女子在春日里的寂寞与哀愁。

陈允平

348首
一字衡仲。生卒年俱不确定,“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