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椿
抒情
赠别
赞美
哲理
思乡
四季-夏日

赏析

这首《行香子·赠女尼静缘》由清代诗人王瑗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尼的生活与心境。“早削云鬟”,开篇即点明女尼的修行生活,清晨时分,她便将长发剪短,象征着对世俗的割舍与对清净生活的追求。“了悟三缘”,表明她已深刻理解因果、缘起、业力这三大佛教根本原理,达到了心灵的觉醒与智慧的提升。“比丘尼、也证诸天”,虽为女性出家,却同样能证得天界之果位,体现了佛法面前性别平等的观念。“偶谈妙谛,真破枯禅”,在日常生活中,她偶尔谈论深奥的佛理,真正打破了传统禅修的僵化模式,使修行更加生动活泼。“看日方中,花乱坠,石频颠”,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美好景象,太阳正高挂天空,花瓣随风飘落,石头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动。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也寓意着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喜悦。“自笑无端。蝶梦流连。送颜红、睡枕餐盘”,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修行者面对世俗诱惑时的内心挣扎与自我反思。在梦中,她仿佛变成了蝴蝶,流连于花间,享受着短暂的快乐,而醒来后,她又回到了修行的道路上,以红色的面容(象征着内心的觉醒)作为枕头,餐盘则是修行的法器,寓意着她对修行的执着与坚持。“拟除金钏,学坐蒲团”,她试图摆脱世俗的束缚,如去除金饰,学习坐在蒲团上进行冥想,追求精神的自由与纯净。“奈痛荆凋,念椿老,恋萱妍”,然而,面对岁月的流逝,她无法避免地感到痛苦,荆棘凋零,椿树老去,萱草的美丽让她眷恋不已。这些情感的表达,既展现了修行者的孤独与无奈,也反映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深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女尼静缘在修行过程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命、自然和世俗的复杂情感,充满了哲思与诗意。

猜您喜欢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