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抒情
秋节
山水
赞美
庐山
城市
山水田园
登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月波楼的壮丽景象与诗人在此地的游历体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月波楼的宏伟与自然景色的和谐之美。首句“绣节移华屋,下照鸳湖阔”描绘了月波楼的地理位置,它位于华美的居所之上,俯瞰广阔的鸳湖,展现出楼阁的高耸与湖面的辽阔。接下来的“飞梯驾秋旻,杰观压云堞”则通过“飞梯”与“杰观”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月波楼的雄伟与壮观,仿佛凌空而立,压倒了周围的云墙。“铢积日用间,经营妙无迹”表达了月波楼建造的精巧与巧妙,不显痕迹,如同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细微之处,却蕴含着深邃的匠心。接下来的“图画划天开,景物劖地绝”则将月波楼与天空、大地相连,仿佛是天开之画,地绝之景,展现出其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简静还乐邦,登览追逸辙”描述了月波楼作为休闲之地的宁静与愉悦,人们在这里登高远眺,追寻着闲适的生活轨迹。接着的“彩舫回波心,芳樽浮月夕”描绘了夜晚在月波楼旁乘船游玩的情景,彩舟在波光中荡漾,美酒在月色下飘香,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宁静的氛围。“清吟开酣饮,长啸杂横笛”则展现了诗人在月波楼上的雅集活动,清朗的吟诵、畅快的饮酒、悠扬的长啸与横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最后,“新诗纪游情,□酒惊醉魄”表达了诗人通过诗歌记录这次游历的情感,以及美酒带来的醉意与惊喜。“传看大轴盈,准拟坚珉刻”意味着诗人的作品将会被广泛流传,并且希望将其刻于坚石之上,以永垂不朽。最后的“□□望其成,抑以观稼穑”可能是指期待作品完成,同时也关注着农事,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双重热爱与关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波楼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诗人的游历感受,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生活与艺术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