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山
月
关
山
月
,
别
来
二
十
四
圆
缺
。
孤
舟
露
下
湿
郫
筒
,
对
此
清
光
愁
断
绝
。
故
园
两
度
开
黄
花
,
鸠
妇
看
花
双
黛
蹙
。
人
生
那
得
长
相
随
,
倏
忽
天
南
又
天
北
。
推
篷
抚
景
谩
咨
嗟
,
愿
风
吹
作
碧
云
遮
。
幽
闺
免
此
共
相
忆
,
肠
断
月
高
还
自
斜
。
关
山
月
,
底
事
经
年
照
离
别
。
君
不
见
三
关
烽
火
羽
书
驰
,
壮
士
冲
寒
泪
流
血
。
写景
离别
送别
山水
情感
思乡
思念
边塞
战争
赏析
这首《关山月》描绘了月光下的离别之情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中以“关山月”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情感的起伏。首句“关山月,别来二十四圆缺”,以“关山月”起兴,点明主题,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月圆月缺之间,岁月悄然更迭。接着,“孤舟露下湿郫筒,对此清光愁断绝”,诗人借孤舟和露水渲染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月光如水,却无法慰藉内心的愁绪,愁情在月色中愈发浓烈。“故园两度开黄花,鸠妇看花双黛蹙”,诗人将故乡的景象融入其中,黄花两次开放,象征着时光的轮回,而“鸠妇看花双黛蹙”则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这种思念之情在月光下显得尤为强烈。“人生那得长相随,倏忽天南又天北”,表达了人生的无奈与离别的痛苦,即使心系故乡与亲人,也无法永远相伴,只能在天南地北间各自漂泊。这种分离之痛,在月光的映照下更加深刻。“推篷抚景谩咨嗟,愿风吹作碧云遮”,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只能寄希望于风能吹散心中的愁云,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待。最后,“幽闺免此共相忆,肠断月高还自斜”,诗人想象着在遥远的地方,亲人也在月下思念自己,这种相互的思念使得月光下的离别更加令人肝肠寸断。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结束,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与回味。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月光这一自然意象,巧妙地表达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