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景
夏日
怀古
抒情
情感
宫怨
读书
惜时

赏析

这首明代陈良贵所作的《夏日即事》诗,描绘了夏日午后诗人独处静室,感受自然与内心情感交织的场景。首联“青毡坐对此虚堂,惟有荷风过短墙”,以“青毡”点出居所的朴素雅致,“虚堂”则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寂的氛围。荷风轻拂,不仅带来了夏日的一丝凉意,也触动了诗人的心绪,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与宁静。颔联“早起却怜春已去,闲来自觉日偏长”,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的离去让诗人感到惋惜,而夏日的悠长则让他在闲适中体会到时间的缓慢流动,这种对比中蕴含着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思考。颈联“绿迷隋苑颦杨柳,红褪唐宫怨海棠”,通过“隋苑”、“唐宫”的典故,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巧妙融合。杨柳的低垂仿佛是古人哀愁的象征,海棠的褪色则暗示了繁华后的落寞,诗人借此抒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尾联“光景如流寒又燠,天时未定雨违旸”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悟。寒暑交替,风雨不定,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知性,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接下来的“梅梢细听潇潇雨,草色行吟浅浅塘”,则是诗人细腻观察自然之美的体现。梅雨季节的细雨声,草色中的浅塘,都是夏日特有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捕捉,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热爱。最后,“尽有蓬门堪问字,更无胜地可寻芳”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即使身处简陋的居所,也能通过读书来丰富心灵;而“更无胜地可寻芳”则可能暗含了对现实环境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