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怀古思乡
季节情感
抒情
秋节怀旧
客地感怀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林朝崧所作,题为《读洪月樵秀才送悦秋归唐诗有感,次和四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离去的离别之情。首句“变徵移宫又几秋”借用音乐术语,暗示岁月如歌,时光荏苒,已经过去了多个秋天。"变徵"与"移宫"皆为古代音乐调式,这里象征着季节更替和人生的流转。"南冠相遇总含愁"中的"南冠"原指囚徒的帽子,这里借指被贬或流放之人,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共同愁绪。"客星严濑光长在,梦境槐安去不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将友人比作客星,即使严濑(可能指友人所在地的山水)的光芒依旧,但梦境中的宁静和平稳已无法挽留友人的离去。"笛里关山经黑劫,酒边风月豁青眸"通过笛声和酒意,描绘出诗人与友人在分别前的共饮场景,黑劫暗指艰难困苦,而风月则寄托了他们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最后两句"故都乔木犹无恙,乞食吴门感旧游"以"故都乔木"象征故乡和往昔,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乞食吴门"则寓含了友人漂泊他乡的艰辛,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和对旧日友情的深深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离别之痛,又有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

林朝崧

870首
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