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别
姜
如
须
故
乡
丛
菊
任
蒿
莱
,
潦
倒
荒
亭
倚
酒
杯
。
越
鸟
频
惊
华
发
尽
,
吴
山
犹
带
夏
云
来
。
十
年
大
漠
催
关
笛
,
一
夜
寒
江
尽
落
梅
。
南
国
至
今
多
旧
迹
,
知
君
更
上
越
王
台
。
写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离别
送别
夏景
友情
边塞
十年回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告别时的场景,以故乡的丛菊和荒亭为背景,融入个人的感慨。首句“故乡丛菊任蒿莱”表达了对故乡衰败景象的无奈,丛菊在杂草中无人打理,象征着世事变迁。次句“潦倒荒亭倚酒杯”则通过荒亭独酌,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落寞和离愁。第三句“越鸟频惊华发尽”,借越鸟的频繁惊飞,暗示岁月匆匆,诗人已年华老去。第四句“吴山犹带夏云来”则通过吴地的山峦仍带着夏日云彩,描绘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第五、六句“十年大漠催关笛,一夜寒江尽落梅”通过大漠边关的笛声和寒江梅花的凋零,寓言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沧桑,以及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南国至今多旧迹,知君更上越王台”点明友人将前往的地方是历史名胜越王台,表达了对友人登高望远、寻求新生活的祝愿,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故国旧迹的深深怀念。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友人的鼓励和对历史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咸阳逄卜师颜照磨
明·殷奎
故人已别十年过,衰鬓相逢半已皤。共挽客衣怜道路,又持使节傍关河。归来西掖清光近,坐对南山爽气多。庭下鸟啼人吏散,紫薇花发柰君何。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荅寄元美
明·李攀龙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