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
写景
现实
山水
情感
思乡
季节
夏天
咏物
芭蕉
觉来反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梦中回到家乡南湖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世俗羁绊的超越。诗人以“林野相望不隔关”开篇,表达了无论身在何处,心灵都能与远方的山野相通,无需物理上的障碍。接着,“梦魂径到岂为难”一句,则是说在梦中,自己的精神能够直接抵达目的地,似乎没有任何困难。这里的“岂为难”,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束缚的轻松与自如。下两句“恍如天上飞升客,忘却人间走俗官”更是深化了这种意境,诗人在梦中仿佛成为了天上的游客,能够自由翱翔,不再被世俗的职位所羁绊。这里的“恍如”,意味着一种出神入化的状态,而“忘却人间走俗官”则表达了对尘世烦嚣的一种超然。诗的后半部分,“嵓桂直通笼鹤槛,水荭斜倚钓鱼竿”,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图景。山中的桂树连绵,似乎与仙界相通,而“水荭”则是一种水生植物,这里用以形容诗人在水边垂钓的情景,既是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也隐含着一种超脱红尘的心境。最后两句,“觉来不忍轻开眼,窗外芭蕉战晓寒”,则是在梦醒之后,对那一幕幕美好景象的留恋。诗人不忍心马上离开那个梦境,更不愿意面对现实世界的严酷,因此即便是窗外冷风中摇曳的芭蕉,也似乎在与晨寒作战。整首诗通过梦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羁绊的超越。在宋代文人之间,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超然物外的追求是常见的主题,这首诗恰好体现了这样的审美情趣。

张镃

1136首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西樵作(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多雨天湖决,鱼飞下碧峰。船浮山口石,罾挂市门松。瀑布添无数,梅花积几重。行行溪路暝,催客一声钟。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