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月
十
六
日
夜
南
湖
观
月
良
宵
观
月
岂
无
人
,
未
必
能
看
到
四
更
。
山
载
塔
灯
金
笔
立
,
水
摇
亭
槛
玉
帘
横
。
歌
从
菡
萏
香
中
起
,
酒
向
玻
瓈
盏
内
明
。
谁
信
南
湖
当
暑
夜
,
葛
衣
风
透
觉
寒
生
。
写景
地点
南湖
山水
夏天
抒情
友情
夜观月
饮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凉的夏夜,诗人在五月十六日夜晚,在南湖畔观赏明月。诗中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个人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良宵观月岂无人,未必能看到四更"表达了诗人在美好夜晚享受明月带来的宁静与孤独,同时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夜深人静时分的珍惜。"山载塔灯金笔立,水摇亭槛玉帘横"则是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勾勒出一幅动人的夜景图画。塔灯在山中直立如同金色的笔触,而水面上的亭台和挂着的玉质帘幕随波光摇曳,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歌从菡萏香中起,酒向玻瓈盏内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这样的夜晚里享受美好生活的情景。菡萏(荷花)间传来的歌声与佳节中的酒宴相结合,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这种宁静夜晚的深深喜爱。最后,"谁信南湖当暑夜,葛衣风透觉寒生"则显露出诗人在炎热夏季之夜,仍能感到一丝清凉,这种感觉并不为外界所理解。在这里,葛衣(一种轻薄的布料)穿着虽轻,却也足以感受到微妙的寒意。整首诗通过对月光、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心境。
张镃
1136首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