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万
克
修
归
省
(
其
二
)
含
毫
且
勿
赋
秋
声
,
共
看
新
秋
新
月
生
。
一
点
清
光
虽
似
小
,
绝
胜
十
五
后
来
明
。
送别
秋天
赞美
写景
抒情
情感
思乡
含蓄赞美
赏析
这首诗《送万克修归省(其二)》由明代诗人吴俨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赏新秋新月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首句“含毫且勿赋秋声”,诗人以含毫待发的姿态,暗示自己正准备挥毫泼墨,却暂时按捺住创作的冲动,转而欣赏眼前的秋景。这既是对友人归省之际的陪伴,也是对自然之美的尊重和敬畏。次句“共看新秋新月生”,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即在新秋时节,两人一同见证了新月的诞生。这一景象不仅富有诗意,也象征着新生与希望,预示着友人即将踏上归途,回到家人身边,迎来新的生活篇章。第三句“一点清光虽似小”,诗人以“一点”形容新月的微小,但紧接着强调其“绝胜十五后来明”。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将新月的微光与满月的明亮进行比较,突出了新月的独特魅力。微小的光芒虽然不如满月那样耀眼,但却别有一番清新脱俗的韵味,象征着友情的纯粹与珍贵。整首诗通过对新秋新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归省的祝福与期待。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