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山
亭
万
顷
澄
光
倚
翠
屏
,
矶
头
缥
缈
峙
孤
亭
。
窗
收
吴
楚
千
帆
白
,
座
揖
金
焦
两
点
青
。
高
岸
浪
交
遥
似
没
,
危
崖
木
落
倒
堪
听
。
扁
舟
待
渡
依
江
浒
,
疑
有
鱼
龙
积
气
腥
。
写景
地点
山水
秋景
抒情
疑虑
担忧
待渡
别离
待渡江畔之景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玉山亭周围的自然景观。首句“万顷澄光倚翠屏”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广阔宁静的水天一色之中,翠绿的山峦作为背景,与清澈的水面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接着,“矶头缥缈峙孤亭”一句,点出了玉山亭的位置,它仿佛是水面上的一颗明珠,独立于波涛之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亭子的孤独与周围环境的辽阔形成对比,更显其独特与静谧。“窗收吴楚千帆白,座揖金焦两点青”两句,进一步展现了玉山亭周边的动态美。千帆过尽,白帆在碧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而远处的金山和焦山则以两点青色点缀着画面,增添了层次感和深度。“高岸浪交遥似没,危崖木落倒堪听”描绘了水边的景象,高高的岸边与远处的浪花交织在一起,似乎延伸至远方消失不见,而悬崖上的树木在风中摇曳,发出阵阵声响,为这幅画作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最后,“扁舟待渡依江浒,疑有鱼龙积气腥”则以待渡的扁舟和可能存在的鱼龙之气,暗示了水边的神秘与不可知,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深邃与广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玉山亭及其周围环境的壮丽与宁静完美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
猜您喜欢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天界寺
明·蔡羽
秋晨慕虚览,梵宇谢埃郁。前垄未及逾,中林庶款述。入门蹑飕岩,循隩多扃坰。紫院阴霞兴,瑶阶锦苔出。问柏知僧年,藉花荫佛日。昼憩夕忘返,神恬形寡役。忏往坐独冥,玩空尘徐拂。终.....
湖寺拥碧轩
元·张雨
喧寂一尘隔,湖滨出宝坊。荷阴分补衲,水气杂烧香。书勘乌皮几,茵敷白?床。从来已公屋,诗客许徜徉。
滆湖
清末近现代初·缪荃孙
一碧到天际,西南望滆湖。夕阳下高树,秋雪点残芦。水市鱼虾贱,粳田雁鹜呼。惭无王恽手,清景恐难摹。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宋·文天祥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江海秋风老,湖山晚日晖。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仙人台
清·程虞卿
秋末登千山,蹑足最高顶。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俯首瞷沧波,海气腾足冷。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石坪尚零星,露下鹤声警。我读《招隐》篇,韶落千峰静。仙人竟不来,空台吊孤影.....
游清源洞
宋·释圆悟
清旦寻幽洞,攀跻有同游。雾雨藏诸峰,万窍响飕飕。树杪飞磴悬,岩外见客舟。藓藤垂翠琰,风叶随清流。百丈崖班驳,千尺木耸修。乌啼旸谷晓,云淡海城秋。莓苔蚀丹灶,山房花竹幽。疏.....
浈阳峡
明·释今无
不信江流有路通,双岩忽裂见虚空。石屏生觉霜筠细,云窦斜开鸟道穷。夜静爱当船上月,心閒受得峡中风。随时歇处吾归处,辛苦都来怯塞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