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夏景
忧民
地方风情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华爱的《忧旱》诗,描绘了江南六月干旱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忧虑。首句“六月江南绝雨痕”,开篇即点明时节与地点,江南六月本应是雨水丰沛之时,然而此刻却连一滴雨的痕迹都寻觅不到,营造出一种异常干燥的氛围。“辘轳声断此溪村”一句,通过“辘轳声”的消失,形象地表现了水源的匮乏,溪村中原本潺潺流水的声音如今已不复存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却缘病渴频回首,只合忧时早闭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因担忧旱情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诗人似乎在为百姓的疾苦而感到心痛,频繁地回头望向可能存在的水源,却又深知在这样的时刻,闭门不出或许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体现了其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百里风尘空白昼,千家鸡犬共黄昏。”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干旱带来的影响。百里的土地在烈日下显得空旷而荒凉,白昼如同夜晚一般,千家万户的鸡犬也一同迎来了黄昏,生动地展现了干旱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后,“无劳史氏书民隐,郡邑今朝有杜君。”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当前治理者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关注民生疾苦,避免历史上的悲剧重演。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作为官员的责任感,暗示自己会像杜甫一样,关心民间疾苦,为民众谋福利。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治理者寄予的厚望,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和时代意义。

猜您喜欢

诗二首(其一)
宋·陈舜俞
石磴梯山一里高,荒烟源处税渔樵。官粗事冷人应笑,免对青苗强折腰。
月夜登阁避暑
唐·白居易
旱久炎气盛,中人若燔烧。青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行行都门外,佛阁正岧峣。清凉近高生,烦热委静销。开襟当轩坐,意泰神飘飘。回看归路傍,禾黍尽枯焦。独.....
和李季常同汪公干过予新居锡尔楼用季常韵
明·黎民表
首夏清和叶舜薰,梯楼还得共论文。沈珠浦上鹏风起,越井冈前雁趐分。三径逢迎多散客,一时交谊总怜君。笼鹅旧帖传青李,辟蠹残编拂绿芸。白社比来增气色,潢池今喜息妖氛。宾筵倒屣迎.....
减字浣溪沙/浣溪沙(其三)
宋·贺铸
鼓动城头啼暮鸦。过云时送雨些些。嫩凉如水透窗纱。弄影西厢侵户月,分香东畔拂墙花。此时相望抵天涯。
和商中丞狱中生瓜二首(其一)
明·杨继盛
天意昭殊节,犴庭产异瓜。可怜成落寞,徒自吐英华。疏蔓牵瑶草,幽香杂瑞花。苍生悬望切,何事思烟霞。
读郑所南先生集(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黄节
琴绝风高意早灰,先生厌世尚徘徊。已无片土栽兰蕙,瑟瑟河山更可哀。
漫塘口占
宋·刘宰
醉著船头背月眠,醒来红日浴晴川。等閒活计无人共,独占江湖万里天。
浙江督抚奏报时晴应律蚕麦有收诗以志慰
清·爱新觉罗·弘历
武林风雨送登舟,直达金阊势未休。人道常然不足虑,我虞过度每缘愁。时晴忽报山川朗,及节欣闻蚕麦收。南望那能无一笑,旋因徐沛蹙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