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入
松
·
小
园
桃
李
作
花
,
澹
红
妍
白
,
天
然
相
亚
,
为
赋
此
解
轻
寒
轻
暖
费
天
匀
。
调
惜
玉
儿
身
。
画
帘
尽
日
飘
丝
雨
,
坐
莺
边
有
个
愁
人
。
不
月
园
林
缟
夜
,
无
风
门
巷
红
春
。
凝
思
那
处
正
湔
裙
。
欲
见
更
何
因
。
小
唇
秀
靥
今
还
在
,
奈
东
厢
燕
伤
神
。
管
甚
非
花
非
雾
,
和
他
如
梦
如
尘
。
写景
春天
写花
写桃李花
闺怨
怀情
写鸟
燕子
自然物候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的《风入松·小园桃李作花》,描绘了一幅小园春色中桃花李花盛开的场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轻寒轻暖费天匀”暗示了春天气候的微妙变化,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细腻与不易把握。"调惜玉儿身"则以女性形象比喻花朵,表达诗人对花儿的呵护之情。接下来的诗句“画帘尽日飘丝雨,坐莺边有个愁人”,通过细雨和莺鸣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诗人自己似乎坐在花下,沉浸在愁绪之中。"不月园林缟夜,无风门巷红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园林的寂静和春色的鲜艳,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两句“凝思那处正湔裙。欲见更何因”,表达了诗人对某人的深深思念,但又不知如何相见,只能独自凝视远方,想象着对方洗涤衣裙的画面,增添了思念的苦涩。结尾“小唇秀靥今还在,奈东厢燕伤神”借燕子的失意来象征自己的情感状态,而“管甚非花非雾,和他如梦如尘”则将这份情感升华,化为梦境和尘埃般的虚无,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触及的无奈和失落。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年文人墨客对于生活和情感的独特感悟。
易顺鼎
612首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猜您喜欢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浣溪沙(其三)过新津里
清末近现代初·袁克文
燕子重窥旧巷门,帘栊一抹黯离痕,画楼不似昔年春。月暗香沈人去久,尘飞云散梦来频,何堪掩涕转归轮。
踏莎行·春闺
清·沈榛
飘拂东风,葳蕤芳草。翩翻蝶趁晴光好。房栊寂寞倦凭栏,静看花影幽阶扫。独对韶华,慵开襟抱。博山强自添龙脑。香奁鸾镜启还收,任它红杏临窗笑。
南歌子(其七)
宋·陈克
看月凭肩枨,娇春枕臂眠。不禁花絮夜来寒。帐底浓香残梦、更缠绵。起晚笼莺怪,妆迟绣伴牵。声声催唤药栏边。整髻收裙无力、上秋千。
菩萨蛮(其二)
宋·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鸳鸯篇
唐·李德裕
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二月草菲菲,山樱花未稀。金塘风日好,何处不相依?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精光摇翠盖,丽色映珠玑。双影相伴.....
蝶恋花·六花冬词(其五)迎春
宋·王安中
雪霁花梢春欲到。饯腊迎春,一夜花开早。青帝回舆云缥缈。鲜鲜金雀来飞绕。绣阁纱窗人窈窕。翠缕红丝,斗剪幡儿小。戴在花枝争笑道。愿人常共春难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