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

)

怀古
边塞
抒情
思乡
历史典故
武将豪情

赏析

这首诗《寓台咏怀(其六)》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易顺鼎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自身境遇,表达了深沉的感慨与对故土的思念。首联“宝刀未斩郅支头,惭愧炎荒此系舟”以典故开篇,郅支是汉代匈奴的首领,此处借指未完成的壮志。诗人自比未能实现宏图大业,身处异域,表达了一种遗憾和自我反省的情感。颔联“泛海零丁文信国,渡泸兵甲武乡侯”运用了文天祥和诸葛亮的典故。文信国即文天祥,他英勇抗元,最终被俘,体现了诗人的忠诚与坚韧;武乡侯诸葛亮则代表了智慧与战略。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敬仰。颈联“偶因射虎随飞将,苦对盘鸢忆少游”中,“射虎随飞将”可能暗指诗人曾有过追随英雄、建功立业的机会或梦想;“盘鸢”可能象征着束缚或无奈,而“少游”则是对苏轼的别称,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挣扎与怀念。尾联“马革倘能归故里,招魂应向日南州”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故土的心愿,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马革裹尸是古代将士战死后用马革包裹遗体的习俗,此处用以表达对归乡的期待;“招魂”则源于屈原《九歌》中的典故,意为召唤亡灵,这里可能是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呼唤,希望灵魂能够回到日南州,即诗人故乡或理想中的归宿地。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理想追求与现实局限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易顺鼎

612首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